对于CC-Link的见解 点击:1899 | 回复:5



awa405

    
  • 精华:4帖
  • 求助:0帖
  • 帖子:17帖 | 6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4
  • 注册:2002年12月13日
发表于:2003-01-16 12:40:00
楼主
5dx曾经问我关于cc-Link的应用前景问题,通过这几天的调研以及同业内人士的交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CC-Link是和DeviceNet几乎同时期推出的一种现场总线,主要推广厂商是日本三菱.从技术上看CC-link基本是RS485的改进,一些业内人士认为CC-link在技术上还不够先进,我认为不管那种现场总线本来都不是很先进的技术,实用和可靠才是最重要的,在国内的推广还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参与性和透明化,以及技术发展的延续性.CC-link由于是基于485开发的,产品价格较低,特别适合485网络换网的用户,这一点对于老485用户来说很有诱惑力.这几年,菱电公司在中国的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为CC-link提高了知名度.但是CC-link毕竟没有广泛的供货厂商,也没有在欧美得到市场的认同(据我所知是这样),国内产品的推广无法得到行业和标准的支持,这些都是国内厂商在开发和应用CC-link产品时最先考虑的问题. 总之,我很欣赏三菱对于技术自主化所做的努力,但是我不太看好CC-Link在国内的应用前景。需要更深讨论可以给我发Email:awa405@sohu.com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3-01-15 15:45:00
1楼
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个论坛的关注。 正如大家所知,三菱公司具有极强的实力,目前正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市场上推广CC-Link,这从历次展会其规模之大小即可看出。在此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同ODVA China一样,CC-Link目前也在不断地招收会员,发展势头很劲。不过,从开放性及标准化程度来看,CC-Link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际标准IEC中包含了DeviceNet,Profibus,ASI等10余种总线标准,CC-Link尚不在其中;其次,从产品角度来看,开发CC-Link兼容产品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局限。 不过,有理由相信,随着推广力度的不断增强,CC-Link必将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我们衷心希望总线技术能在中国市场上快速普及,以推动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希望能有机会向各种总线的支持厂商学习,使我们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水龙头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3-01-15 16:25:00
2楼
总线技术的发展,开放势在必行。目前保证开放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互操作性的测试,也就是对于不同开发商的不同类型产品进行一定的规范化的互操作性一致测试。Profibus在中国得以推广,和其在北京建立一致性测试实验室是分不开的。DeviceNet也将在上海建立独立测试实验室,以推广其技术在国内的开发,国内也有多个DeviceNet本土化产品通过了一致性测试。CC-LINK目前的推广还只限于推销自己的产品,技术的开放性从何谈起?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3-01-16 12:17:00
3楼
DeviceNet 也是485的!谁市场推的好谁就老大。事实上各有优势。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3-01-16 12:40:00
4楼
VirtualCom: 对不起,DeviceNet是基于CAN的。较485而言,具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网络利用率以及更有效的数据纠错能力。

上知天文

  • 精华:3帖
  • 求助:0帖
  • 帖子:37帖 | 1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667
  • 注册:2005年9月05日
发表于:2007-03-01 17:56:00
5楼
好文章。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