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现代化的工业 点击:589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301帖 | 7回
  • 年度积分:6
  • 历史总积分:1018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20-06-10 16:10:04
楼主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工业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在汽车、钢铁等行业,国外的人均产出是我国的几十倍。当时,国家提了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而工业现代化就是目标之一。工业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为高的劳动效率,还体现为高质量、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不仅有现代化的设备和生产线,还有现代化的组织结构和现代化的管理。从历史的时间尺度看,科学和技术过去是分离的、而现代工业则与科学密切结合,故而有人将科学和技术合称为“科技”。

工业现代化是竞争的结果、是持续发展的结果。

 

回顾工业发展的历史,劳动效率的提升,无疑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线索之一。无论是机械化、电气化还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导致了劳动效率的提升。在钢铁、化工、发电、运输、矿业等行业,设备或产线的规模、尺寸、功率等不断扩大,也是劳动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例如,炼铁高炉的容积从几十立方米发展到几千立方米,产量增加上百倍而工人数量却没有等比例上升。另外,企业的自动化主要针对主流程。往往还需要一些工人进行服务和辅助工作,如运输、取样、维修等。但是,随着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规模的扩大,人类手工操作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时,又会在这些工种上带动一轮“机器代人”,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

 

现代化工业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导致了全社会的生产过剩。产能过剩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得日趋激烈,而质量和成本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质量要求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另外一条主要线索。质量的上升,往往会对技术进步产生极大的推动力。相当多“变态”的高技术,其实就是被高质量要求倒逼出来的。而质量、成本、效率之间又往往会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又会进一步催生新技术。所以,高质量往往是技术进步最重要的引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端的产品技术、制造业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往往是拉动高质量的关键动力。在航空航天、军工等产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高性能的要求,催生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这是中所周知的。其实,现代化企业本身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如前所述,在钢铁、化工等行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往往会采用更大的生产设备、并尽量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会对生产的稳定性、安全性带来极大的挑战,安全、稳定性往往成为制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某些企业越过了某些瓶颈之后,新一代的生产技术就诞生了。这就使得安全、稳定性问题变得特别重要。

 

 

为了解决安全、稳定性问题,会对材料、机械、控制等基础技术产生重大的挑战。安全性和稳定性指标,往往是催生高科技的引擎,也是研发的重点和难点:影响安全稳定的往往是细节问题;而问题细节化以后,就不会变得异常复杂。为了实现可靠性,人们往往喜欢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用简单到容易想清楚的办法来做。这是工业人强调“模糊问题清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因。其实,如果做不到“模糊问题清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许多技术就没有办法实用。懂得这一点,才懂得工业技术。

 

要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组织生产,必须保持设备状态良好、原料质量稳定、操作规范和生产过程的顺畅。在这些工作中,人是关键的因素。而人的问题,需要用管理的手段来完成。一般来说,问题越复杂、技术越高端,管理越是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定义技术的边界”:管理好了,高端技术手段才能正常运行;管理搞不好,再好的技术也产生不出一流的产品。现代化的管理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化管理,又往往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进一步,现代化的管理,又要求现代化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来保证。在笔者看来,数字化技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原料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有了标准化,才能把好的做法留下来;有了标准化,才有持续改进的基础;标准化落实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稳定、成本才能降低。标准化是件好的事情,但标准化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流程复杂、做事僵化等等。所以,复杂的标准,不利于执行。如果勉强执行,又会带来形式主义,甚至把标准扭曲。所以,现代化的而管理,又需要进一步解决这类问题。数字化的办法,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无论标准如何复杂,计算机都不怕麻烦、执行都不会走样。

 

现代化工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质原因是:高端需求越来越多。现实中,当某一个点上的技术成为领域发展的瓶颈时,研发的价值就会显著放大。比如,当材料性能成为制约飞机发动机技术发展、乃至飞机本身技术发展的瓶颈时,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就变得重要起来。而高端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又会带动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于是,研发的需求就像“多米乐骨牌”一样被扩散开来。现在,研发部门成为现代化工业企业的标配和重要的业务部门。

 

当研发部门变得重要的时候,提高研发部门的效率和质量,会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例如,华为公司有大约一半员工从事研发工作,研发效率就会直接决定了公司的运营业绩。反之,如果企业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搞研发,企业就不会太在乎研发效率。为了提高研发部门的效率和质量,又带动了研发管理和研发支撑技术的发展。过去,即便是爱迪生这样伟大的发明家,也很少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是因为:研发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很多好的办法,都是猜出来、凑出来、试出来的。但是,现代化的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几乎都受过高等教育。本质的原因是:猜、凑、试的办法,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从而导致研发成本过高、效率太低。而通过科学知识,人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减少猜、凑和试的次数,从而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能力大大加强,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研发过程的生产力水平。但是,无论何时,企业的研发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离开实践的理论,往往是无用的。

 

研发的生态环境很重要。众所周知,研发是对人才素质、专业水平要求很高,需要长期培养。但是,有用这种团队的前提,是这些人有钱养活自己。为此,他们必须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否则,如果团队成员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就不可能长期专注于此。

 

我们知道,创新往往起源于高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一个本质性的原因是:高端用户才付得出钱、付得出钱才能养活研发人员。市场化是解决这个困难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意义在于:让科技人员服务于多家企业的创新活动,让知识共享、让价值倍增。

 

这时,支撑别人的创新,成为企业的业务。由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化强、需求量少,这种商业业务往往难以支撑大企业的生存。故而,日本、德国拥有大量科技水平很高的小企业,服务对象,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端客户。大企业的研发部门制造样机和研发设备的时候,这些企业可以给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可以显著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这是德国和日本企业创新能力强的重要原因。这其实就是研发的生态环境。中国要培养这样的生态,可能需要鼓励科技人员从母公司辞职创业。

 

总之,理解现代化工业,要理解技术发展的脉络,要理解需求驱动的了逻辑,要理解经济性的作用,要理解技术复杂性产生的原因,要理解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要理解管理的作用,要理解数字化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否则,专家就是砖家。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