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门”这个名词似乎是近几年在信息安全领域关注度最高的媒体热词了,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关于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之间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而各种“泄密门”正是这种曝光的主要产物。
而在牵涉众多金融的数据的券商领域,这种泄密门更是会激起“千层浪”,上周曝光的“中信泄密门”正是一种典型案例。
中信泄密门持续发酵 暗战?数据安全?引发各方关注
近两日,张明芳微信泄密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信证券表示,公司已关注相关事件,相关人员已停职配合调查。此外,中信证券已经开始对员工微信账号及微信发布规范进行全面清理。据悉,不少券商也已停发微信群报告或消息,一系列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中信证券“泄密门事件”虽然是个案,但折射出行业存在的灰色地带。业内人士表示,中信证券“泄密门事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非公开的卖方服务模式长期以来游走在“踩红线”边缘,这次只是不小心通过微信暴露出来。下一步监管层将加大对上市公司和分析师之间利益链的监管,同时加大对券商卖方服务模式的整顿。
证券行业的数据暗战早已开打
中信证券首席医药行业分析师张明芳泄密丽珠集团股权激励方案一事乍看之下只是个人行为和单一事件,但从整个证券行业来看,这场暗战似乎早已开打。
在证券领域早有这样一个传闻:监管层利用大数据进行监测并且监测能力超一流的传闻。就在今年上海的大数据监测系统专题培训会上,参会报名人数极大地超过了预期。显然大家极度重视这个大数据,业内一直都有说法:任何个股的异动都在证监会的大数据系统检测范围内,所以任何一只基金都有把柄握在证监会的大数据检测系统中,一查一个准。就看哪个基金被老百姓投诉的多了,哪个基金就倒霉。
而现在这个状况升级了。整个行业现在面临的状况是:不管有没有投诉,只要被检测到了,统统都追究。
而随着一月份马乐案的升温,监管部门所谓“老鼠仓大名单”进入公众视野,据说不仅仅是已经明确立案调查的公司,一部分存在老鼠仓、内幕交易嫌疑的账户也榜上有名。而这份名单的列举,恰恰是依据了目前证监会依托大数据模式,对于老鼠仓行为的监控。
真数据?假数据?或许关注数据安全才是真正的重点
由于存在着内幕交易和众多股权交易的分析数据,这些数据在证券行业多少存在着真真假假的成分,但不管数据是真是假,证券行业内通过数据泄漏或者数据收集来达到某些金融利益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而这些行为显然会伤害众多股民的经济利益,或者至少是“信息”利益。
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加强监管是从国家、从法律层面的行为,作为持有那些敏感数据的个人、企业甚至相关机构想要保证自身的数据不被利用和泄漏,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进行本源防护或是最好的选择。
数据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使得数据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加密的防护。再者由于加密防护特殊性,使得数据即使泄露了,加密防护依然存在,只要算法不被破译,数据和信息仍然可以称作是安全的。由于这两点保证,使得加密软件成为了现代企业防护信息安全的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手段。同时由于未来信息安全防护的多样需求,在加密软件或者说加密技术中,采用走在时代前沿的多模加密技术或是最好的选择。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加密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同时作为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代表山丽防水墙的多模加密模块还采用了基于系统内核的透明加密技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加密防护的便利性和完整性(加密与格式无关)。
牵涉“钱”的领域总是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人们这么关注金融行业、证券行业信息安全问题的报道,因为这些报道和事件很可能关乎自己真实的利益。但不管是事件还是报道,其背后都折射了当今国际形势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要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国家利用法规和政策提高信息安全的监管和保护力度是必要的,但作为拥有和管理那些信息的个人、企业甚至相关机构,主动采用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加密软件进行数据本源的安全防护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