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容式物位计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如果被测介质为导电性液体时,电极要用绝缘物(如聚乙烯)覆盖作为中间介质,而液体和外圆筒一起作为外电极。假设中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ε3,电极被浸没长度为l,则此时电容器所具有的电容量为:
其中:R 和r 分别为绝缘覆盖层外半径和内电极外半径。由于ε3 为常数,所以C 与l 成正比。

二、电容式物位计液位计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型
由于被测介质的不同,电容式物位传感器有不同的型式。
(1)测量非导电液体的电容物位传感器,当用于较稀的非导电液体(如轻油等)时,可采用一金属电极,外
部同轴套上一金属管,相互绝缘固定,以被测介质为中间绝缘物质构成同轴套筒形电容器。
(2)测量导电液体的电容物位传感器,容器(规则)和液体作为电容器的一个电极,插入的金属电极作为另一电极,绝缘套管作为中间介质,三者组成圆筒形电容器。当容器为非导电体时,需另加一个接地极,其下端浸至被测容器底部,上端与安装法兰有可靠的导电连接,以使二电极中有一个与大地及仪表地线相连,保证仪表正常测量。
(3)当测量粉状非导电固体料位和粘滞性非导电液体液位时,可采用金属电极直接插入圆筒型容器的中央,将仪表地线与容器相连,以容器作为外电极,料或液体作为绝缘介质构成圆筒型电容器。
2、测量回路中接地点的处理

图1 采用齐纳式输入安全栅的系统接线图

图2 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系统接线图
3、应用中常见故障的处理
如果电容式物位计选型正确、安装合理,一般很少出现故障,因此选型和安装时应注意:
(1)介质的介电常数应稳定(对于非导电介质);
(2)对于软缆型传感器,安装时需考虑传感器周围均衡,应远离爬梯等;
(3)安装时应远离设备出入口;
(4)同轴型传感器应防堵。
常见故障有二种:
(1)传感器漏电(对于导电介质用传感器,绝缘层磨损时会漏电);
(2)电路损坏。
判定方法:
(1)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传感器引线与大地间电阻,若阻值无限大,则传感器不漏电;否则传感器漏电需更换。
(2)将传感器断电,拆掉传感器引线,通电用手触摸电路传感器端子,同时观察输出电流:若电流有变化,则电路板没有损坏;否则电路板损坏,需更换。
4、标定方法
(1)如果现场条件好、液面可以随意调整,那么先使液面下降至零点,调整零点电位器使显示仪表指示0%,电流输出为4mA;使液面上升至满点,调整量程电位器使显示仪表指示100%,电流输出为20mA。重复上述调整步骤,直到零满位准确为止。
(2)如果不可能重复进行现场设备液位排空和满位的调整,则采用传感器提升方法。
三、结论
其次是磁浮子式、浮筒式、电容式液位计也有相当的应用量。随着技术发展,磁致伸缩式、超声波式和射频导纳式液位计的用量将会迅速增加,压力(差压)式液位计比例会有所下降。依据介质和现场条件的不同,各种液位计各展优势,
楼主最近还看过
[2611]
[964]
[1363]
[479]
[2233]
[3854]
[2012]
[510]
[968]
[701]

客服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