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六西格玛在公用工程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点击:84 | 回复:0



天行健管理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124帖 | 27回
  • 年度积分:333
  • 历史总积分:5652
  • 注册:2019年7月28日
发表于:2021-09-22 09:18:12
楼主

本文巧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对某制药企业的公用工程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推出以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提升公用工程系统管理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案。


1、 定义阶段


某制药企业运行中心,包含厂区内两个厂房的空调系统、水系统、空压系统、制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所有公用系统,运行中心操作人员实行4班2运转制度,每班3个人,需要完成所有运行设备设施的巡视、操作、记录和异常与报警的处理,存在以下管理难点:


(1)设备设施多,共108台/套,且分布散、距离远,分布在厂区各个角落多个区域的多个不同楼层,巡视一遍行程约2.5 km;


(2)人工记录多,共需填写各种运行、操作记录82份;


(3)自动化不足,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人工干预;


(4)质量保证难,无法24 h关注各个设备运转情况,异常情况无法及时发现,不能满足国际化认证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制订了两项项目目标(Y):


(1)每24 h人员工时降低;


(2)关键工艺数据监测时间比例提升。


通过SIPOC图(图1),对L流水线的输入和输出过程进行分析,确定改善范围,包括空调机组、水系统和其他公用介质系统。


图1.jpg


2 、测量阶段


统计项目范围内所有系统相关工作的工时数据和记录情况,计算出目前每24 h人工工时为78工时,关键数据监测时间比例为4%。


根据现状数据,结合运行中心对于人员工作标准的提高和国际化质量要求的提升,制订了项目目标为每24 h人工工时从78工时降低到26工时,关键数据监测时间比例从4%提高到100%。


3 、分析阶段


为达成项目目标,首先绘制出工时的帕累托图(图2),找到对于工时量影响最大的工作项目。


图2.jpg


b根据帕累托图的分析,找到对工时量影响最大的因子,如表1所示。


表1.jpg


对于以上因子再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每项工作中无价值的部分,如表2所示。


表2.jpg


4 、改进阶段


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制订了以下改进措施:


(1)消除行走时间→数据远程集中显示;


(2)有价值工作实现自动化→人工判断操作变自动程序控制;


(3)实现远程巡视→现场视频监控;


(4)两个监控室工作合并→两个监控室系统合并到一个监控室。


5 、控制阶段


经过这些阶段后,公用工程系统的整体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直观反映指标也有了明显上升,一些关键工艺数据波动区间也有了显著收缩。根据改善结果,对各因子的优化进行固化,编制和修订了相应的SOP,确保改善结果的持续有效。


1分不嫌少!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