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发动机检测有两大焦点:一是安全性要求高,即,要求检测一定要提前发现问题,不能任由安全隐患发展;再一个是内部损伤检测难度大,这主要是由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包括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在内的多种无损检测技术齐上阵,共同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其中的远程可视化检测(RVI)手段应用比较多,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工业内窥镜。
现阶段,基本上大型的航空公司都购买了工业内窥镜设备,以视频内窥镜居多,同时航空公司也从专业知识和实操水平等方面大力培养间接目视检测人员,这些都可以看出工业内窥镜在民航领域的重要性。
使用RVI设备检查飞机发动机内部损伤的优势:
1. 在翼检查。可以不拆卸发动机,对其进行在翼检查,实现手段:通过发动机上预留的探孔,把探头穿插到发动机内部即可;
2. 高清晰成像。有先进的视频成像功能,可以对发动机内部结构进行高清晰度的成像,让检测人员直观地观察到发动机内部的使用情况;
3. 高精度测量。相位扫描三维立体测量等先进的测量技术解决了损伤大小测量的问题,可以对各种损伤和缺陷能够进行高精度测量,对正确决策和处理问题至关重要;
4. 多样化的扩展功能。内窥镜在民用航空维修领域还可以在翼打磨修理叶片工作、以及使用机械手抓取内部异物等工作。
笔者曾经看到潘敏嘉工程师(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浦东基地发动机维修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使用韦林工业内窥镜 Mentor Visual iQ(MViQ) 检测CFM56-5B 航空发动机内部结构损伤的案例,作者非常用心地记录了检测过程以及发现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空客机型为320的飞机选装的是 CFM56-5B 发动机,由于在起飞过程中发生故障并返航,潘工程师及相关工作人员随后对发动机进行了内窥检查,主要涉及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等核心部件。在检查中,通过MViQ的显示屏的清晰检测影像,发现高压压气机第1级前缘有30多片叶片存在多种损伤,对其中较严重的缺陷进行了测量,发现几处缺口在 C 区的缺陷,其深度分别达到 4.77 毫米和 6.21 毫米,另外,高压压气机第 2,3,5,6 级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参考飞机维护手册上对叶片的损伤允许极限,判定叶片损伤已经超出安全极限,于是,对该台损伤超标的发动机进行了非例行的更换,保证了飞机的飞行安全。
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内窥镜的清晰成像及时发现了高压压气机的多出叶片损伤,通过高精度测量获知了这些叶片缺口损伤的确切深度,结合这些检测数据和损伤发生的位置,以及飞机维护手册给出的极限情况,做出了非例行更换发动机的决定,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和事故的发生。上面了例子很好地凸显了使用RVI设备检查飞机发动机内部损伤的优势: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双管齐下,保障安全。
其实上面的例子,在不经意间掩盖了RVI设备的另外一个优势:如果检测过程未发现超出安全范围的缺陷状况,那么发动机可以即刻投入正常使用中,因为进行的是非拆卸的在翼检查,没有对发动机内部结构和完整性造成任何损伤。在翼检查的无损特性也是RVI设备得以重用的原因之一。
正如本文前面所整理的,工业内窥镜还具有第4个优势:在翼打磨修理叶片工作、以及使用机械手抓取内部异物等工作。由于篇幅有限,这部分内容放在后续文章中为大家介绍,感兴趣的读者敬请关注。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