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深圳和杭州两大城市因基础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大数据”治堵初见成效、市民出行幸福感显著提升等综合因素,而被评为“年度治堵典范之城”。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智慧化”新阶段,各大城市都将“治堵”列为交通管理的重点目标,除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大数据”为主抓手的智慧交通也在治堵试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综合分析深圳、杭州两地智慧交通的治堵思路,可以看到,近两年,两大城市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引导网约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公共出行方式,以此接驳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传统公共交通,打造一体化综合公交系统”。另外,网约车等分享型出行方式,已经悄然成为大部分城市交通智慧化的起点,是刺激、引导智慧交通发展的铺路者。
与此同时,交通治堵的重心开始偏向静态交通管理。大力推进停车场系统产业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采用PPP模式,政企合作开发地上、地下停车资源;鼓励老旧小区引入智慧立体停车库、将小区、机关单位闲置停车资源以共享的方式增加新收益;政府整合道路停车资源,打击违法“黑车位”,以分时租赁停车位的方式规范道路停车,改变城市交通面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而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不单单是北上广深杭等大城市在智慧治堵上领先破局,不少二三线乃至以下城市也都奋起直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对交通运输提出新需求之后,新经济城市群智慧交通也迎来了新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为例,作为“一带一路”的心脏地带,新一轮投资热潮随之涌动,以抢占“战略窗口期”的竞争也火速推开。经济交流始于交通互联,各大城市群智慧交通建设市场规模蔚为可观。
对市场投资者来说,由智慧停车延伸的治堵生意,蕴含着商业串联、场景盈利等无限潜力。不少国资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正是看中了停车这一巨大、稀缺的流量入口,而纷纷参与市场投资、开发、建设。在解决C端用户的停车需求之后,服务企业级的用户,在通过提升停车环节的效率、规模化的改善用户体验,将有可能将智慧停车场景交互中的数据更深度的应用于业务延伸中。在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隽看来,车场服务、金融服务、能耗服务以及租售服务等场景通过停车场入口,都可能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蕴涵无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