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政绩没错,但为了政绩无所不用其极,投机取巧,欺上瞒下,大搞形象工程,就是大错特错。如果不能把好事办好,还不如不办。
有的小区房子盖得漂亮整齐,空地却被开荒种菜、晒玉米放羊;有的小区建成“半拉子”,工程迟迟不能完工,房屋钢筋裸露,麻雀乱飞。一些农民住上新房却背上沉重的债务,心里高兴不起来……近年来,河南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社区时贪大图快,占用大量耕地,浪费巨额资金,让百姓不堪重负。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以来,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
名为惠农工程,实是伤农工程。类似工程为数不少,但像这种直接损失高达600多亿元的案例似乎不多。这样的“惠农”工程有个共同的名字:新农村建设。必须厘清的是,不是所有的新农村社区都有问题,但少数害群之马,确已戕害新农村建设的声誉,令人痛心。
“惠农工程”烂尾,是赤裸裸的坑农,原因在于这背后出现了三种割裂。
第一种是初衷与结果的割裂。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初衷良好,可节约用地,减少宅基地数量,部分置换出来的宅基地也可复垦为农业用地。而对那些住在土坯房的农民来说,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更是开心。但如果建成烂尾楼,让农民背上巨债,且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初衷再好也难有好结果。
第二种是中央政令与地方执行的割裂。早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然而一些地方却赶农民上楼,甚至逼农民上楼。比如报道中提到的,有些地方以“停水、断电、关路灯”相威胁,逼农民“爬”上楼。如此无视中央政令,除了透支政府公信力,更会激发民怨。
第三种是政绩与政声的割裂。为政者,莫不追求政绩。追求政绩没错,但为了政绩无所不用其极,投机取巧,欺上瞒下,大搞形象工程,就是大错特错。一些官员建设新农村就是如此。他们把建设了多少套楼房挂在嘴边,为了数字好看不惜注水,甚至纵容开发商违规建设。这样算什么政绩呢?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如果不能把好事办好,还不如不办。应该承认,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是对的,有农民说,“梦想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离土也不离乡,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城镇化,当然是好事。问题是,方向对了,不等于在建设过程中不跑偏,更不等于农民能够真正获得实惠。
故此,我们就要发问,把新农村社区建好之后,配套设施能不能跟上?如果留下烂摊子,农民就没法住;生活成本能不能不那么高?如果过高,农民就住不起,比如有农民说:“自己在村里,房前屋后撒把菜籽,一年的青菜就不用花钱了”。而住进社区后,如果农民难以忍受高成本,恐怕也住不长。
报道称,河南开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低调“降温”“减速”“瘦身”。这是积极的纠错之举,其他地方呢?几年前,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陈锡文称,如果以农民“被上楼”现象为主的盲目的城市化运动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话,“是要出大事的”“将来出了问题哭都来不及”。这番话,一些官员真应该好好听一听。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