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之续篇(一) 点击:4713 | 回复:132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8-06-10 14:06:30
楼主
《殊途同归》主题下的回帖篇幅已达6页。由于本人回帖的“数据量”大,因而编辑起来速度太慢,很不方便!现今重新开一个帖子来兑现我曾经的一些“承诺”。



PistoN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3帖 | 13107回
  • 年度积分:18
  • 历史总积分:40065
  • 注册:2009年5月22日
发表于:2009-01-26 02:15:32
81楼
好方法!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化解抽象的逻辑推理问题

PistoN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3帖 | 13107回
  • 年度积分:18
  • 历史总积分:40065
  • 注册:2009年5月22日
发表于:2009-01-26 02:18:00
82楼
好方法!借助形象思维的方式解决抽象的逻辑推理问题!独辟蹊径

168888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帖 | 210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601
  • 注册:2005年3月23日
发表于:2009-01-26 07:33:13
83楼
太好了,这是一片学术的净土!

阳光月光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16帖 | 42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71
  • 注册:2008年9月27日
发表于:2009-01-26 09:18:16
84楼

谢谢了.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6 17:45:40
85楼

  75楼的《图1‘ 》梯形图中从第0步开始的“与项”---X5·X4·X3·X0   及从第4步开始的“与项”---X6·X4·X3·X0,两者其中都有“X3·X0 ”,它决定了图象在“内立方体”的向上的一个“面”(“X0”决定图象在朝上的“面”上,“X3”决定图象在“内立方体”上);两者其中都有“X4”,它决定了图象在“空间域”阵列的右边一列:“与项”---X5·X4·X3·X0 其中的“X5”决定了图象在“空间域”阵列(从上至下数)的第2行及第3行;“与项”---X6·X4·X3·X0其中的“X6”决定了图象在“空间域”阵列(从上至下数)的第3行及第4行。

  由“X5  ”和“X4 ”决定的“公共域”是编号为③、⑦的两个“空间域”;由“X6  ”和“X4 ”决定的“公共域”是编号为⑦、⑤的两个“空间域”。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6 21:04:46
86楼

<紧接第85楼的内容>

 

      接着再把余下的(图1‘)中第9步以下的6个“与项”标示在组合模型上。(并且,与第76楼及第77楼的图象重迭起来)

 

  因为这6个“与项”都不涉及变量“X4”、“X5”、“X6”,所以这6个“与项”仅与变量“X0”、“X1”、“X3”所决定的“立方体模型”有关,而与“X4”、“X5”、“X6”所决定的“空间域”无关。即这6个“与项”的图象不受“空间域”的限制!它们在各个“空间域”中的图象都是一致的!(编号为③、⑤、⑦的3个“空间域”由于迭加了一个“内立方体”的朝上的一个“面”,所以与其它5个“空间域”有一点不同的地方。但是,8个“空间域”每一个“空域”上的函数图象所覆盖的“顶点”都是一致的!)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6 21:22:40
87楼
既然这8个“空间域”每一个“空域”上的函数图象所覆盖的“顶点”数目及编号都是一致的,那么这就充分证明《图1》所示梯形图的逻辑功能根本就跟变量“X4”、“X5”、“X6” 毫无关系!所以,《图1》所示的梯形图的最简结果当然就没有“X4”、“X5”、“X6”这3个变量了!!!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6 21:37:23
88楼

 

  86楼的组合模型上,8个“空间域”每一个“空域”上的函数图象都可以用如下一个“4维立方体”上标注出来的14个“顶点”来代替:

  

 

 

    顶点“0”及顶点“14”是没有被函数覆盖的两个“最小项”(/X3·/X2·/X1·/X0   及 X3·X2·X1·/X0 )。即:变量在这两种组合下函数为“0”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6 23:32:14
89楼

 

  我们可以把①、③、⑤、⑦、⑨、⑾、⒀、⒂ 这8个“顶点”用一个“质蕴涵-X0  ”来替代。这个“质蕴涵”就是如下图中染色的“四棱锥台”

 

 

      这个“四棱锥台”就已经包涵了《图1》梯形图中“(X5+X6)·X0·X3·X4  ”的逻辑功能!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7 08:38:23
90楼

 

  我们可以把②、③、⑥、⑦这4个“顶点”用一个“质蕴涵-X1· /X3”来替代。这个“质蕴涵”就是如下图中染色的“矩形面” :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7 08:53:16
91楼

 

  我们可以把⑧、⑨、⑩、⑾这4个“顶点”用一个“质蕴涵-/X2· X3”来替代。这个“质蕴涵”就是如下图中染色的“矩形面” :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7 09:00:17
92楼

  我们可以把④、⑤、⑿、⒀这4个“顶点”用一个“质蕴涵-/X1· X2”来替代。这个“质蕴涵”就是如下图中染色的“梯形面” :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8 10:53:17
93楼

    把第90楼、91楼、92楼的这3个帖子分别图示的3个“与项”进行“逻辑加”运算,我们就得到“X1、X2、X3”这3个变量的“异或关系”。即:3变量相“异”则函数为“1”,3变量相“同”则函数为“0”。

  “X1、X2、X3”这3个变量构成的“异或关系”在下面这个几何模形上的图示情形之一为: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8 14:25:11
94楼

  “X1、X2、X3”这3个变量构成的“异或关系”在同一个几何模形上的另一种图示情形如下图所示: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28 20:03:05
95楼

 

  把第93楼、第94楼所示的“异或关系”分别跟第89楼的“质蕴涵”-X0的图象重迭起来,就得到《图1》所示梯形图逻辑功能的两种最简“与或”式在这个4维“立方体”上的图象: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1-30 13:04:00
96楼
“X1、X2、X3”构成的“异或关系”在4维立方体模型上的图象所覆盖的12个“顶点”被变量“X0”一分为二:顶点-②、④、⑥、⑧、⑩、⑿ 处于“质蕴涵-X0”的覆盖之外;顶点-③、⑤、⑦、⑨、⑾、⒀ 处于“质蕴涵-X0”的覆盖之内。



  在“X0“的覆盖之内还有“顶点-①”和“顶点-⒂”不属于“X1、X2、X3”3变量相“异”的情况。所以当“X0”为“1”时,不论“X1、X2、X3”3变量相“异”还是相“同”,函数总是为“1”;



  当“X0”为“0”时,若“X1、X2、X3”3变量相“异”则函数为“1”,若“X1、X2、X3”3变量相“同”则函数为“0”。



zxy163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9-02-03 16:42:50
97楼

好东西,顶了!

祝楼主牛年更牛!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2-06 17:37:56
98楼
谢谢zxy163网友的支持!祝网友们学习进步,事业有成!!

wst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帖 | 26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28
  • 注册:2006年7月09日
发表于:2009-02-08 11:01:07
99楼
顶!努力学!!!1!!!

wanggq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4帖 | 53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07
  • 注册:2004年8月21日
发表于:2009-02-10 22:20:26
100楼

 

  观察《图1》梯形图所示逻辑函数在第86楼的组合模型上的图象,我们还可以得出《图1》梯形图的另一个最简版本的等效梯形图,如《图17》所示: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