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次访谈,这次请到我们节目的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 孙士宏 老师,请他为大家解读一下这次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地震以及相关情况。
孙士宏:您好,近日新华社刊发一个消息称,现在地震台网中心这边有很多来自全国其它地区的专家也汇集到了这里,统一做会商决策,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孙士宏:我们13日上午9点进行了一次会商,这次会商并不局限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预测所的一些老专家,包括一些退休的专家,包括四川省地震局的退休专家,刚好在这个地方开会的,在今天上午都把他们请来了,但地震系统以外的没有。
中国网:这种会商一天要进行几次?
孙士宏:在现在每天至少要进行一次,如果出现异常了,就是说今天会商完了,后面又发生显著的、比较大的地震,那也有可能会进行会商,但一般常规来说是每天会商一次,会商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这个地区后面地震活动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就是刚才谈到的,后面是否会发生强余震;第二,这个地震对于整个面上,除了地震区以外,对四川其他地区,我们国家其他地区地震活动的水平,我们也要进行会商。
中国网:那也就是说,要根据这个信息来推测会不会在其他地区发生情况?
孙士宏:但重点还是针对这个地区进行会商。
这次地震震前表现形式跟以往不一样
中国网:我们还想知道的是,在这次地震之前有没有比较完备的监控?或者说我们的监控还是有很多不够先进的地方?
孙士宏:不是,这次地震震前表现出来的形式跟以往七级以上大震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
中国网:有什么不一样呢?
孙士宏:以往七级大震前,一般来说中等地震有一些震前过程,这次在发生地震地区的震前过程不那么明显。再一个,以往大震有一个活动周期,活动强—弱—强—弱的周期。
中国网:刚才说到这次剧烈的地震跟以往大的地震有很多征兆上的不同。
孙士宏:以往大地震前的前震观测,我们建了很多台站,观测地球物理变化、地球化学变化还有地形变化,这些台站从不间断地记录数据,这次我们观测到了一些信息量,但这些信息量没有以往大地震前那么丰富,现在表现出来的前兆异常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地震表现出来的不一样,不丰富,包括背景也是一样,大震发生前有一些背景,背景表现也不一样。
孙士宏:正如这次地震前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平静。
中国网:出奇的平静。
孙士宏:对,出奇的平静,7级地震,除了2001年的昆仑山7.8级地震以后,已经七年多没有发生了。
孙士宏:我们说这种平静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时我们曾经做出了一些研究,这种平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地震活动很强的时候,活动增强以后会有一个平静过程,而这次的平静,平静发生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强,所以我们认为可能不是平静以后的增强,这个平静可能意味着后面会有一些情况。
中国网:实际上是一种反常的平静?
孙士宏:对,反常的平静,我们对这个是做了一些概括的,而且我们也是非常关注。平静以后怎么预测难度很大,因为地震活动相对来说比地震平静好预测,因为地震活动了,这里活动,我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里。而大范围的平静,我们不知道应该到哪儿找它的危险性,难度就更大一点。
孙士宏:再一个,从平静上来说,觉得平静以后后面会有大震,但什么时候发生,这个信息我们得不到。所以我们更关注能不能得到一些信息,刚才我也提到过了,这次地震临震方面的信息不多。按照以往几十年的经验来说,大震前应该出现一些宏观异常,这个宏观异常不应该是单纯的宏观异常,是在我们监测到一些不一贯的异常的背景时出现的,这些都没有出现,像1976年松潘地震前,宏观异常是非常丰富的,几起几落,而且范围都很大,很惊人,这次基本上没有。另外也不像1975年的海城地震,海城地震前一天小震活动很丰富,这一次没有。7.8级地震前没有记录到小震活动,这些都使我们没有办法决策,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没有办法决策。我们是在背景上感觉到形势很严峻,但在哪个时间会发生,发生在哪个地点,由于地震前信息量很少,所以不好作出判断。
中国网:出现这种比较反常的地壳运动情况,您还有您的团队和其他同事对于出现的原因方面有没有一些分析、思考和想法?
孙士宏:我们不仅是在现在,可以说这一两年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曾经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整个地震活动跟二十世纪的地震活动规律性有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性不一样?我们在考虑是不是有一种百年周期在里面。像太阳黑子活动,有一个十一年周期,另外还有十周期,另外也有一个更长时间,八十年到一百年的周期。我们的地震活动可能也有二十年左右的周期,可能也有百年左右的周期,所以我们认为可能地震活动也有大尺度的周期性,我们是在思考。但由于我们积累的经验短,从1966年以来到现在也就积累了四十年的经验,更长尺度的经验相对来说太少,不是很有把握,探讨性的课题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而且地震局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在震情判定方面没有可比性
中国网:这次地震跟二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地震有没有可以比较的地方?
孙士宏:这次的地震跟唐山地震前,在震情判定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唐山地震震前从1966年开始有一个活跃的过程,1966年邢台地震7.2,1968年是渤海,7.4的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一系列的地震,有一个过程,而这次是突然一下。当然在今年来说也有一个过程,今年1月份在西藏改则有一个6.9,3月份在于田有一个7.2,但过程很短,另外当时我们对于田地震和改则地震在侦测上确实比较模糊,对这两个地震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这两个地震意味着什么,尤其是7.2级地震,6.9级地震以后也就两个月,怎么7.2级地震就来了,也是比较困惑。但不像那时,从66年到76年整个是一个过程,对我们的认识来说,还是不一样,它的活动周期等方面都不一样。
汶川地震是信息量最少的一次
孙士宏:唐山地震前还是观察到了很多细节,只不过由于水平等问题,包括类型问题,说到类型,唐山地震跟这次的地震是有些类同的,唐山地震前也是没有前震,这次地震前也是没有前震。但是唐山地震前搜集到了很多宏观异常,像流体异常,我们搞地下水的同志在唐山地震前一个月到京津地区,很多流体观察点异常,下面报上来,说这个地方水位升了多少,那个地方水的变化值是多少,都初期落实了。但这次,这些异常都没有出现,所以这次的信息量,从我们经历过的几个地震来说,这次的信息量是最少的一次。
中国网:是多少年来最少的一次?
孙士宏:从1966年开始搞地震预报,也就是说从66年以来,我们所经历的地震来说,这次地震前我们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少的一次。
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和以往一些地震差不多
中国网:这次让大家比较奇怪的感受是目前中部真正发生地震的汶川地区7.8级地震,为什么全国有那么多地方有了震动的感觉?是这些地方被震感波及了?还是这些地方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
孙士宏:主要是波及了。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应该说和以往一些差不多,像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它的波及范围比这次的还要大,当时像香港这些地方都波及到了。
中国网:您刚才说1920年的那场地震是多少级的?
孙士宏:8.5级,当然比这次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