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5-04 09:31:06
楼主
一、技术概述 工业智能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给工业注入“智慧”的综合技术。工业智能技术应用的重点是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化产品与系统两部分。它突出了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在制造过程中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智力活动,以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从而去扩大延伸和部分替代人类专家的脑力劳动,实现知识密集型生产和决策自动化。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技术发展趋势 市场国际化使得产品面向全球性的市场竞争,需要合理利用资源;社会发展由加速发展转变为持续协调发展;在需求主导市场的形式下,产品呈现“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这已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工业发达国家都注重于开发出快速而有效的信息交换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智能化,把制造业自动化的概念更新并扩展到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高度。90年代初由日、美、欧盟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组织,计划在十年中投资10亿美元,设立100个研究开发项目,开展智能制造的前期研究工作。其目标是:研究开发出能使人和智能设备都不受操作者和国界的限制的彼此合作系统。 2.国内外现状 近来,各国制造业的活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制造、经营、研究与开发都在向多国化发展。但目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自动化多数还仅限于某一过程,形成自动化弧岛,生产决策过程缓慢,制造业缺乏统一的标准等。这些问题已构成国际间、不同企业间进行信息交换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共享的巨大障碍。要排除这些障碍就必须开发出快速而有效的信息交换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智能化。 CIMS是面向制造过程自动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强调企业内部物流与信息流的集成。工业智能技术所强调的是更大范围内的整个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它不仅涉及到CIMS技术,而且也包括生产的底层设备和车间级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3.国内研究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火炬”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实施过程中,为开展工业智能工程积累了不少经验,获得了一批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产品和软件,并在各行各业不同层次上推广应用,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这些计划中,对工业智能有关的一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也作了一定的安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实施工业智能工程奠定了基础;近几年国家还设立了一批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开展工业智能工程创造了条件。但这些成绩还仅限于在个别项目上,多数还限于单项技术,在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方面还刚引起重视,基础还较薄弱。 三、“十五”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目标 (1)解决工业智能技术的一批关键技术。 (2)开发出一批智能化产品及系统,并初步形成产业,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版权的工业智能软件产品。 (3)加快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建立一批应用示范工程。 (4)建立一批工业智能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 2.主要研究内容 (1)智能制造技术 围绕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智能CAD、虚拟制造、物流传输智能自动化,故障诊断与维护、智能化管理及分散网络化制造等技术的研究,并注重技术集成,支持一批重要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扶植引导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技术 开展基于机器人的、有一定智能的制造单元及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机器人加工及装配系统模块化设计与重构技术,柔性装配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用于柔性加工与装配的拟实系统技术,面向机器人的装配设计技术等;开展智能化机器人研究,主要研究机器人化机械的智能化实现技术、传感决策和控制一体化技术等。 (3)智能家用电器 针对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厨房电器等家用电器,注入智能化技术,如模糊控制技术等,提供一批智能家用电器,以满足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 (4)智能控制技术、仪器仪表与装置 针对冶金、化工、纺织、机械等不同生产过程特点,开发工业智能控制及其管理软件,重点开发用户模拟安装调试的仿真系统、故障诊断和预测系统以及生产过程的模糊控制技术,促进制造过程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围绕智能传感器与智能仪表、工业控制机、现场总线、工控组态软件、微控器数控系统等智能装置进行技术开发,提供相关的智能控制装备。 (5)智能交通系统技术 针对重点路段交通阻塞现象,开展汽车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汽车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电子地图开发和GPS车载接收装置的研制;研究车载通讯系统,通过远程通讯,进行车队位置的判断和运输货物的跟踪;研究雷达自动测距和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以判断前后车距和道路障碍物的情况,实现车辆自动跟踪和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