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 VI 主要用于控制直流电源设备,实现直流电流的输出,并同步测量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值,同时监测是否达到合规 / 限制条件。具体流程为:首先初始化与直流电源设备的通信会话;接着配置电源工作模式为单点输出,功能设定为直流电流输出;然后设置电流水平、电压限制及其范围、输出延迟等参数;之后启动设备进行电流生成与数据采集,等待输出稳定后,测量电压和电流;再判断输出是否合规并更新指示;最后重置设备以关闭输出并关闭会话。
功能:建立与直流电源设备的通信连接,为后续控制和数据交互奠定基础。
核心操作:
接收用户输入的设备资源名称(如 GPIB 地址、USB 接口标识等)。
调用底层通信协议(如 VISA)创建设备会话,验证设备连接状态。
初始化通信参数(如波特率、超时时间等),确保数据传输稳定。
关键指标:会话创建成功率、通信响应时间。
功能:设定直流电源的基础工作参数,定义输出类型和控制模式。
核心操作:
配置输出功能为直流电流(可通过参数切换为直流电压)。
设定工作模式为单点输出(区别于连续扫描模式),即每次输出固定值。
启用 / 禁用自动保护机制(如过流、过压保护的初始配置)。
关联参数:输出功能类型(Current/Voltage)、工作模式标志位。
功能:精确配置电流输出值、电压限制及其他辅助参数。
核心操作:
设置电流输出水平(Current Level):根据测试需求输入目标电流值(如 0~10A 范围)。
设定电压限制(Voltage Limit):定义最大允许电压值,防止负载过压损坏(如设置为 5V,当负载电压超过此值时电源自动限流)。
配置输出延迟时间:设置电压 / 电流输出后的稳定等待时间(如 100ms),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参数约束:电流值需在电源额定输出范围内,电压限制需高于预期负载电压。
功能:同步采集电源输出的实际电流值和负载两端的电压值。
核心操作:
发送启动输出指令,使电源按照设定参数输出电流。
等待延迟时间后,触发测量电路采集实时电流(反馈值)和电压数据。
对采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如去除高频噪声),确保数据精度。
数据格式:通常以浮点数形式返回,单位分别为 A(电流)和 V(电压)。
功能:判断当前输出状态是否符合预设限制条件,提供状态指示。
核心操作:
比较实际测量电压与设定的电压限制值:若测量电压≤限制值,判定为 “合规”;反之则为 “不合规”。
输出状态信号(如布尔值、指示灯信号),供用户或后续模块调用。
可选:当判定为 “不合规” 时,触发告警(如声音提示、软件弹窗)。
应用场景:用于实时监控负载是否异常(如负载短路时电压骤降,可能触发合规性异常)。
功能:测试结束后安全关闭输出并释放设备资源。
核心操作:
发送指令关闭电源输出(如设置电流为 0A),确保负载安全。
重置设备参数至默认状态,避免影响下一次测试。
关闭通信会话,释放 VISA 资源,防止设备占用冲突。
安全意义:防止设备长期处于输出状态导致负载过热或电源损耗。
初始化模块创建通信链路 → 2. 模式配置模块定义输出类型 → 3. 参数设置模块输入具体数值 → 4. 数据采集模块获取实时数据 → 5. 合规性模块判断状态 → 6. 重置模块结束测试并释放资源。
各模块通过数据流和控制信号联动,形成完整的 “设置 - 输出 - 测量 - 判断 - 收尾” 闭环。
若将输出功能改为直流电压,需使用 “Voltage Level” 和 “Current Limit” 替代 “Current Level” 和 “Voltage Limit”。
由于输出功能为直流电流,设置电流值时需使用 “Current Level” 属性,设置电压限制时需使用 “Voltage Limit” 属性。
要确保设备连接正常且资源名称设置准确,避免通信错误。
适用于需要输出直流电流并测量对应电压、监测合规性的场景,如恒流源驱动实验、电化学测试(如电解、电镀过程中控制电流并测量电压)、某些电子元件的电流 - 电压特性测试等电子工程实验或测试环节。
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在电化学研究中,如循环伏安法测试,需要控制直流电流的输出,同时测量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压。通过该 VI 可实现恒流输出,获取不同电流下的电压数据,用于分析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等。
LED 驱动特性测试:对 LED 进行测试时,以恒定电流驱动 LED,测量其两端的电压。通过改变电流值并记录对应电压,可得到 LED 的伏安特性曲线,用于评估 LED 的发光效率、额定工作电流电压等参数。
恒流源负载测试:在电源设备或电子元件的负载测试中,用该 VI 模拟恒流负载,输出指定电流,测量被测设备的输出电压,以此判断被测设备在恒流负载下的性能,如电源的带载能力等。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