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是交通网络的 “咽喉”,但传统监测模式却让运维团队苦不堪言:某跨海大桥的巡检员,每季度要乘登高车爬 100 米高的索塔,风吹日晒不说,还得提防高空坠落风险;某山区桥梁的有线监测线缆,每年被落石砸断好几次,修复时要封路,司机怨声载道;还有些时候,人工发现桥梁支座老化后,等数据整理完、预警发出去,已经过去一天多,只能紧急限制重车通行,影响物流……
(一)三大核心功能,解决传统监测难题
实时采集,数据不滞后:传感器装在桥梁的索塔、拉索、主梁上,能实时测位移、应变、振动,哪怕 0.1mm 的微小变形都能抓到;数据通过工业网关和物联网卡直接传到云端,不用等人工抄数、带回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看实时数据,再也不用熬夜等报告。
智能预警,风险早发现:云端平台会自动分析数据,一旦主梁位移超安全值、拉索振动过大,马上发预警,短信、APP 都能收到,还会告诉你该怎么修。之前某跨海大桥,台风来前 48 小时就预判了拉索风险,及时加固,没让桥梁受损。
远程运维,不用跑现场:设备坏没坏、信号好不好,云端都能看到。网关断网了,远程重启就行;传感器要调参数,在平台上改一改就生效,不用再爬索塔、乘小船,省了不少事,也少了安全风险。
传感器采集数据:位移传感器测主梁移了多少,应变传感器量构件受力,这些数据传给工业网关;
网关与物联网卡传数据:网关把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翻译” 成统一格式,通过 4G/5G 物联网卡传到云端,信号弱就切备用网络,确保数据不中断;
云端分析预警:云端平台分析数据、画趋势图、判风险,该预警时就预警,运维团队看着平台就能管桥梁安全。
(一)智能设备厂商:降低研发难度
某跨海斜拉桥全长 8.5 公里,传统人工巡检要 20 人忙 15 天,还总断数据。2023 年,他们用了 FIFISIM 物联的 4G/5G 物联网方案,装了 180 套监测设备,效果立竿见影:
安全又高效:人工巡检从每季度 1 次减到每年 1 次,少了 18 人爬索塔,台风季也不用停工;数据实时传,0.1mm 的变形都能抓到,2024 年发现 12 处隐患;
数据不中断:之前有线线缆每年断 18 次,现在网关多网备份,断网成了 “过去式”,跨中区域数据丢包率从 15% 降到 0.1%;
预警快处置快:台风天提前 48 小时发预警,没让桥梁受损;运维远程搞定,设备故障率从 25% 降到 2.2%。
未来,5G + 数字孪生会让桥梁监测更智能:能在电脑上建桥梁的虚拟模型,实时看变形趋势;还能和无人机、卫星配合,全方位守护安全。FIFISIM 物联也会持续优化方案,为厂商、集成商、运营商提供更适配的服务,让桥梁监测更安全、更高效。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