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转速仪校准系统 点击:7 | 回复:0



fjczd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391帖 | 123回
  • 年度积分:1163
  • 历史总积分:3687
  • 注册:2008年8月14日
发表于:2025-08-29 08:35:01
楼主

 LabVIEW 与机器视觉的智能校准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整合标准源、智能相机等硬件,通过软件实现校准流程自动化,支持 500-6000r/min 转速范围校准,覆盖 5 类转速测量仪,校准时间缩短约 70%,满足计量院高效、精准校准需求。

应用场景

  1. 计量院日常校准:依据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校准规范,对送检的 MQZ-4MQZ-5RPM5600 等多型号转速测量仪进行批量校准,替代人工操作,减少重复劳动。

  2. 机动车检测机构:定期校准内部用于检测发动机工作状态、功率输出、怠速稳定性的转速测量仪,确保检测数据可靠,保障机动车性能评估准确性。

  3. 仪器生产企业:在转速测量仪出厂前,通过系统进行自动化校准测试,筛选合格产品,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一致性。

软件架构

(一)参数设置

  1. 功能实现:包含用户登录与仪器基础信息录入,自动保存上次校准参数(如被检仪表型号、送检单位、校准点设置等),下次启动时自动加载,减少重复输入操作。

  2. 技术细节:采用 LabVIEW 的配置文件读写功能,将参数存储为 XML 格式,确保数据稳定性与兼容性,同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限制参数修改权限,避免误操作。

(二)校准程序

  1. 功能实现:提供 “标准模式”  “自定义模式” 两种校准方式。标准模式按预设校准点(如 5001000200040006000r/min)自动执行校准;自定义模式支持用户自主设置校准点数与转速值,满足特殊校准需求。

  2. 技术细节:通过 LabVIEW  VISA 通信库,向上位机发送控制指令,驱动标准仪器输出对应转速信号;同时开启串口(RS232)与 TCP 通信,分别接收被检仪表串口数据与相机视觉识别数据,每校准点循环测试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降低随机误差。

(三)记录生成

  1. 功能实现:自动生成符合校准规范的原始记录,包含被检仪表信息、校准点数据、误差计算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等内容,支持直接对接计量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2. 技术细节:利用 LabVIEW 报表生成工具包,调用预设模板(按 JJF1375-2012 规范编制),将校准数据填充至指定字段,生成 Word  PDF 格式报告,可直接预览、打印或上传至 LIMS 系统,避免人工编制报告的疏漏。

(四)数据查询

  1. 功能实现:建立历史校准数据库,支持按被检仪表型号、校准日期、送检单位等关键词查询历史记录,可对记录进行预览、删除、导出操作,方便数据追溯与管理。

  2. 技术细节:采用 LabVIEW 的数据库连接工具包,对接 SQL Server 数据库,将校准数据结构化存储,通过 SQL 查询语句实现快速检索,同时设置数据备份机制,定期自动备份数据库,防止数据丢失。

系统特点

  1. 兼容性强:支持电压脉动式、低频振动式、发动机爆震式、汽油点火式、柴油喷油式 5 类转速测量仪校准,适配 MQZ-4MQZ-5RPM5600 等多型号仪表,通过调整视觉算法参数(如 Blob 分析面积范围、阈值分割值),适应不同屏幕尺寸与显示特性。

  2. 自动化程度高:从标准信号输出、数据采集(串口 + 视觉双路)、误差计算到报告生成,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仅需用户初始化参数设置,大幅减少人工操作步骤,降低人为误差(如人工读数偏差、记录错误)。

  3. 数据可靠性高:采用双路数据采集验证机制,串口传输数据与视觉识别数据实时对比,若差值超出阈值(如 ±1r/min),系统自动重新采集,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同时通过多次循环测试取平均值,进一步降低随机误差。

  4. 扩展性好: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求更换更高精度的标准仪器或相机;软件基于 LabVIEW 图形化编程,新增功能模块(如多仪表并行校准、远程监控)时,无需重构整体架构,仅需扩展对应子程序。

问题与解决

(一)视觉识别误差

  1. 问题表现:部分型号仪表(如 RPM5600)屏幕周围黑色区域多,Blob 分析时易误识别背景区域,导致数码管字符提取不准确;仪表连线遮挡屏幕,造成特征匹配失败,识别异常率最高达 13.3%RPM5600 型号 4 台异常)。

  2. 解决措施

  • 针对黑色区域干扰:优化 Blob 分析参数,缩小面积范围(从 80000-299999 像素调整为 100000-250000 像素),同时增加灰度值筛选条件,仅提取亮度高于背景的字符区域,排除黑色背景干扰。

  • 针对连线遮挡:重新设计硬件布局,将仪表连线从屏幕前方移至侧面,同时在视觉算法中加入 “区域补全” 功能,若部分字符被遮挡,通过相邻字符特征与转速逻辑(如转速值连续变化)推测完整数值,经测试,识别异常率降至 3.3% 以下。

(二)多仪表兼容性差

  1. 问题表现:不同型号仪表屏幕尺寸、分辨率差异大(如 MQZ-4 屏幕 3.7×1.7cmRPM5600 屏幕 5.1×3.0cm),固定视觉参数(如相机焦距、拍摄距离)导致部分仪表图像模糊,字符识别精度低。

  2. 解决措施

  • 硬件层面:选用可调节焦距的工业镜头,配合相机位置微调机构,根据仪表屏幕尺寸,将相机与屏幕距离控制在 36-42cm,确保不同尺寸屏幕图像均处于清晰范围。

  • 软件层面:建立仪表型号 - 视觉参数映射表,用户选择仪表型号后,系统自动加载对应参数(如镜头焦距、Blob 分析阈值、模板匹配尺寸),无需人工调整,实现多型号仪表自适应识别。

(三)数据通信延迟

  1. 问题表现:串口(RS232)与 TCP 通信同时传输数据时,偶尔出现数据不同步,导致上位机接收的串口数据与视觉数据时间戳偏差超过 100ms,影响数据对比有效性。

  2. 解决措施

  • 优化通信协议:在串口与 TCP 数据帧中加入时间戳字段,上位机接收数据后,仅对比时间戳偏差小于 50ms 的数据,若偏差过大,自动丢弃该组数据并重新采集。

  • 提升通信速率:将串口波特率从 9600bps 提升至 115200bpsTCP 通信采用千兆以太网,减少数据传输耗时,经测试,数据同步偏差控制在 20ms 以内,满足实时对比需求。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