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输电线路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大规模出厂测试的效率低、误差大、扩展性差等痛点,基于 LabVIEW 图形化编程环境与 PXI 总线技术,设计自动化测试系统。
应用场景
用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类 FBG 传感器的出厂前置测试,核心验证传感器性能是否满足现场监测需求:
保障 FBG 温度传感器在输电线路导线温度监测、微气象(温湿度)在线监测中的数据准确性,支撑雷击预警、火灾隐患识别;
确保 FBG 应变传感器在覆冰厚度计算(通过应变 - 荷载转化)、线路舞动跟踪(轴向应力 - 弯曲变形转化)、杆塔倾斜测量(摆锤 - 悬臂梁弯曲联动)中的监测精度;
为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传感器性能前置保障,避免因传感器参数不达标导致的监测失效。
硬件选型
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选型围绕 “降低测试误差、提升协同效率” 展开,具体如下表所示:
模块 | 型号 | 主要参数 | 选型理由 |
数据采集模块 | XXX-6120 | 最大采样率 12 MS/s | FBG 波长解调需快速捕捉离散光信号,高采样率可减少信号失真,为精准拟合奠定基础 |
数据存储模块 | XXX-8270 | 吞吐率 300 M/s | 测试中原始数据(光信号电转化后)与解调数据需同步存储,高吞吐率避免数据丢失 |
直流供电模块 | XXX-4420 | 电压幅值 24 V | 为激光器、光电探测器提供稳定供电,减少电压波动对测试信号的干扰 |
驱动模块 | XXX-6120 | 模拟输出 8 V | 精准输出激光器驱动所需三角信号,控制激光器波长扫描稳定性 |
PXI 机箱 | XXX-1085 | 最大带宽 10 GB/s | 保障各模块间数据高速传输,支撑多模块并行工作,降低数据延迟 |
光电探测器 | XXX-PRM-4 | 转化率 5×10 V/W | 将微弱 FBG 反射光信号高效转化为电信号,提升弱信号检测精度 |
软件架构
基于 LabVIEW 图形化编程(G 语言)构建,核心分为 5 大功能模块,各模块通过 VI(虚拟仪器)调用实现协同,具体功能实现如下:
1. 设备通信
依托 LabVIEW 内置VISA(虚拟仪器软件架构)库实现:
测试启动时,自动扫描 PXI 总线获取各模块地址,若地址有效则写入子 VI 建立通信;若无效则触发 “设备连接检查” 弹窗,提示排查硬件接线;
无需额外开发驱动,LabVIEW 已兼容 PXI 总线协议,简化不同模块的通信适配流程。
2. 数据采集
采用 LabVIEW生产者 - 消费者模式设计:
生产者(数据采集 VI):实时接收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按 12 MS/s 采样率采集数据,并将离散数据存入全局变量队列(缓存区);
消费者(数据处理 VI):异步读取队列数据,避免因采集速率(12 MS/s)与处理速率不匹配导致的数据堆积,保障数据完整性。
3. 光电解调
通过 “LabVIEW+DLL” 混合调用实现:
将高斯曲线拟合、寻峰等核心解调算法用 C 语言编译为 DLL(动态链接库),LabVIEW 通过Call Function Library Node调用 DLL;
解调流程:先对离散数据进行降噪处理(调用 LabVIEW 信号处理 VI),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高斯曲线(基于 LabVIEW 数学函数库实现误差平方和最小化),最终计算曲线中心波长(即 FBG 特征波长),解调误差控制在 ±0.1 pm 内。
4. 指标判别
基于 LabVIEW 图形化逻辑搭建:
预设 FBG 传感器灵敏度(温度传感器≤0.05 ℃/pm,应变传感器≤1 με/pm)、动态范围(≥1000 pm)等阈值;
测试完成后,自动对比解调结果与阈值,若超差则触发声光报警(调用 LabVIEW 报警 VI),并标记 “不合格”;若合格则生成测试报告。
5. 数据存储
调用 LabVIEW数据存储 VI实现:
同步存储原始采集数据、解调后波长数据及指标判别结果,支持 TDMS(LabVIEW 专用格式)或 Excel 格式导出;
内置 “数据回放” 功能,可读取历史数据重新解调,便于排查传感器异常或测试系统故障。
问题解决
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及基于 LabVIEW 的解决方案如下:
1. 数据同步难题
问题:数据采集速率(12 MS/s)远高于解调速率(约 1 MS/s),易导致数据堆积丢失。解决:采用 LabVIEW生产者 - 消费者模式,通过全局变量队列缓存采集数据,消费者 VI 按处理能力异步读取,同时调用 LabVIEW “队列状态监控 VI”,实时显示队列数据量,避免缓存溢出。
2. 解调精度不足
问题:直接读取离散数据峰值,波长误差≥1 pm,无法满足传感器测试精度要求。解决:在 LabVIEW 中集成最小二乘法高斯拟合:先调用 “信号平滑 VI” 降噪,再用 “非线性拟合 VI” 将离散数据拟合为高斯曲线(基于文档公式\(p(x)=A e^{-\left(\frac{x-x_{0}}{\sigma}\right)^{2}}+B\)),通过 “寻峰 VI” 计算中心波长\(x_0\),误差降至 ±0.1 pm。
3. 通信稳定性差
问题:PXI 模块断电重启后,通信链路中断,需手动重新识别设备。解决:在 LabVIEW 中添加 “通信异常检测 VI”,实时监测 VISA 通信状态,若中断则自动触发 “设备重扫 VI”,重新获取模块地址并重建通信,同时记录中断时间与原因,便于后续排查。
4. 功能扩展繁琐
问题:新增 FBG 湿度传感器测试时,需重新开发数据处理逻辑,兼容性差。解决:基于 LabVIEWVI 模块化设计,将设备通信、数据存储等通用功能封装为 “基础 VI”,新增传感器测试时仅需开发 “湿度解调 VI” 和 “湿度指标判别 VI”,直接调用基础 VI,扩展周期缩短至 1 周。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