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医疗设备“听懂”新语言:CAN转EtherCAT的医疗行业应用 点击:2 | 回复:0



耐达讯通信技术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8帖 | 0回
  • 年度积分:266
  • 历史总积分:266
  • 注册:2025年5月29日
发表于:2025-07-18 16:07:34
楼主

在医疗影像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中,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常成为工程师的“痛点”。例如,某医院的移动式X射线机采用CAN协议控制机械臂,而主控系统基于EtherCAT架构。两者协议差异导致数据延迟高达5ms,影像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影响诊断效率。这一问题并非个例——传统设备与新型网络的融合需求,正在加速推动协议转换技术的落地。image.png

 

技术挑战:从“鸡同鸭讲”到“无缝对接”

CAN协议以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著称,适合短距离、低速场景;而EtherCAT凭借微秒级响应和高速同步,成为医疗设备实时控制的首选。但两者的通信机制差异显著:CAN依赖主从轮询,EtherCAT采用全双工以太网,直接对接需解决数据帧格式、时序同步等问题。若强行通过软件模拟,易引发丢包或延迟,设备性能大打折扣。

image.png

 

案例:如何“翻译”两种协议?

以某便携式超声设备为例,其核心部件(如探头驱动模块)采用CAN协议,而图像处理单元通过EtherCAT与中央控制系统通信。工程师部署了耐达讯通信技术CANEtherCAT网关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连接:

image.png

 

硬件连接:将网关的CAN接口接入驱动模块,EtherCAT接口接入主控PLC

 

参数配置:在TwinCAT中设置EtherCAT从站参数,网关自动将CAN数据包(如0x180帧)映射为EtherCAT PDO对象;

 

同步优化:调整网关的波特率(如CAN500kbpsEtherCAT100Mbps),并启用DC同步功能,将延迟压缩至0.5ms以内。

 

最终,设备实现了探头运动指令与图像采集的实时联动,定位精度提升30%,同时保留了原有CAN设备的投资价值。

image.png

 

总结:技术赋能医疗智能化

耐达讯通信技术CANEtherCAT网关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协议壁垒,更在于为医疗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和跨平台集成提供可能。通过硬件级协议转换,工程师可兼顾传统设备的可靠性与新型网络的高效性,为影像设备的远程协同、AI辅助诊断等场景奠定基础。在医疗数字化浪潮中,这类“桥梁”技术正成为推动行业进化的关键力量。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