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十四五” 环保新政的大力推动下,水质监测系统正经历着从传统人工巡检向智能化的深刻变革。4G/5G 通信方案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广域覆盖能力
5G 网络的覆盖能力令人瞩目,在偏远水域,其覆盖半径可达 10 公里。以往,偏远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铺设光纤难度大、成本高,导致水质监测难以全面覆盖。而 5G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某流域项目中,通过 4G DTU 配合 5G 网络,成功实现了 98% 区域的监测覆盖。经测算,相比传统光纤铺设方案,节省布线成本超 200 万元,既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又拓展了水质监测的范围。
实时预警能力
4G/5G 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与低延迟特性,极大地提升了水质监测的实时性。数据从传感器采集,到云端完成处理,仅需 0.5 秒。一旦水体中重金属超标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系统能在 5 分钟内迅速触发预警。例如,某化工园区附近水域,当重金属含量超过安全阈值时,预警系统立即发出警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避免了污染的扩散,保障了水资源安全。
合规安全保障
通过工信部认证的物联网卡,支持三级加密技术。从数据采集端到传输过程,再到存储于云端,每个环节都进行加密处理,严格满足《环保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这确保了水质监测数据在全流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让企业和管理部门无需担忧数据泄露风险。
政策红利
根据政策规划,到 2025 年,中央财政对智能监测设备的补贴比例将提升至 35%。采用 FIFISIM 等合规方案的企业,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合规性,优先申报补贴。这一政策红利为企业引入先进的 4G/5G 通信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水质监测系统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