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信部提出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目标,对于诸如西门子、施耐德和罗克韦尔等进口品牌,与汇川、中控与和利时等国产品牌将是一场恶战。
中国产工控品牌逐渐成熟和稳定
2024年11月9日,在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上,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东土科技、振华重工、中控技术、华为等26家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 “工业操作系统联盟”,更是吹响了国产化替代的冲锋号。近年来,国产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逐渐成熟和稳定,如汇川技术,中控技术,华为技术,东土科技等国产品牌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领域已经可以平替进口产品。
在操作系统方面。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在系统特性方面表现卓越,实现了系统底座全部自研,自主可控,使我国在操作系统底层技术方面不再受限于人,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银河麒麟、鸿道和天脉系统等操作系统也都不俗的表现。
在工业软件方面。汇川技术打造了工业数字化平台InoCube 、能源管理平台InoCube-FEMS、标准化编程平台InoQuickPro,以及全场景智能化工业控制软件平台iFA Evolution,旨在打破这种垄断局面,实现工业软件平台的完全国产化替代。中控技术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掌握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比如其推出的 ECS-700 控制系统等产品,打破了国外公司对中国石化核心装置控制系统的垄断。
其实还有很多国产品牌都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默默的努力,并且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可能会有人质疑和挑剔,相比哪些领先我们很多年的国际品牌,我们还做不到百分百的同步和短期内的赶超,但是逐渐平替还是可行的。
进口品牌何去何从?
随着国产化替代的逐步进行,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及应对方式。
1、市场竞争空间被压缩
国产化软件优先应用:在政策推动以及国内工业软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在进行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采购时,会优先考虑符合要求的国产软件,以满足更新换代任务。这将使得进口软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减少,市场竞争空间受到明显压缩。例如,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如石油、化工、航空、船舶等,国产工业软件的应用比例会不断提高,进口软件的应用场景可能会被逐渐替代。
2、价格优势被削弱
进口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一直以来在价格方面相对较高,而国产软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性价比逐渐提升。随着国产软件的大规模应用和更新换代,进口软件的价格优势将不再明显,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受到挑战。
3、加强与国产软件的兼容性
进口软件供应商可能会加强与国产软件的兼容性,以便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通过与国产软件的协同工作,进口软件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复杂工业系统中,可能会同时采用国产和进口的工业软件,这就需要进口软件与国产软件之间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