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灯杆的建设,对于厂商来说,相当于一场持久的争夺战。公共服务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最理想的情况下当然是尽量少的改装,尽可能解决最多的问题。就一个路灯而言,在智慧路灯这件事上,大家就把它复杂化了。
由上所见,路灯灯杆可能要涉及安防监控、环境监测、城市服务、电信服务、广告、科研,以及大量的具体城市服务项目。这些领域各自有不同的政府部门、运营商、广告商负责,背后又牵扯着复杂的技术与产品供应企业。一根说高不高的灯杆上,却可能设计两位数的部门和三位数的企业。这就让事情变得非常棘手。
目前智慧灯杆的市场,相当于三国时期的群雄割地一样,谁推出了算谁的,招标到多少合作方就算多少。但是一旦大量科技功能都成为刚需,那么路灯上这点空间和资源,很可能面临资源分配不足、没有统一管理的局面。
首先,由于视频监控、城市服务、充电桩、灯光照明、电信服务等主要功能分属不同领域和不同企业,互相之间并没有交集。灯杆上到底应该安装哪些设备、提供哪些服务、设备之间是否集成和通讯、如何分配空间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则。
一旦建设好了智慧灯杆就不再容易更改。因为一种灯杆解决方案上的供电接口、数据接口和计费接口基本是固定的。很难后续添加新的功能与设备。
还需要注意的是,智慧灯杆由于要搭载大量设备和广告,无形当中给城市美观也带来了压力。密密麻麻搭载传感器的灯杆,当然不如溜光水滑的路灯好看。如何取舍美观与智能,是一个难有标准的抉择,需要标准化和城市规划能力的加持。
智慧灯杆很好,但涉及的科技、企业和政府部门却有点过多了。这场战役想要打赢,我们需要的是标准和规则,谁掌握的标准,就相当于拥有了核武器。
当灯杆成为一种需要分配的权利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尤其是IoT和通信企业。一个灯杆基本没什么用,一条街或者一个园区的路灯则代表着一个项目,一个客户。而一个城市的灯杆智能化改造,则可能代表一项服务的入口和一个新兴市场。
今天的智慧灯杆,还处在一些政府与企业牵头打造试点的阶段。而一旦共识达成,我们很容易想见大量城市把路灯连根拔起,新的传感器和电桩如丛林版树立。
那么灯杆战役所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足够有代表性,能满足主流需求,却不过分花哨的全国标准化实施方案。事实上,今天的智慧灯杆从造型到功能,都处在各家企业自成一套,相互间毫不兼容的状况。一旦各地方、各部门自行其是采用相差过大的灯杆方案,那么城市智能所期待的集成效应和数据贯通就无从谈起。
另一个解决智慧灯杆矛盾的方案,是“重软件、轻硬件”。也就是说尽量采取算法和数据上的技术迭代,尽量少的更改硬件体系。比如智能监控可以利用算法+传统摄像头的方案来实现。加上对信号和电路使用需求的合并,我们或许可以把路灯智能化变成不那么劳师动众的一件事。
最后,在城市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或许应该承认相应的全国性组织、行业协会以及行业标准已经相对急迫。要知道灯杆的变化不是孤例,井盖、绿化监控设备、公交站牌的智能迭代,以及公共交通中的设备智能化,都在快速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些东西会陆续遇到路灯的问题。城市IoT虽然美丽,但事关城市民生,且头绪繁多、发展速度飞快,应该到了规范和统一管理的时候了。
路灯之战,或许只是这个大智能时代的一个小缩影。很多听起来简单易理解的技术升级,在现实世界里却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城市智能是一个善举,但同时也是一种权利,一个市场,如何分好这块蛋糕,是比技术更让人头疼的问题。
更多资讯:
https://www.zhinengdianli.com/zhihuiludeng/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