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校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道数学题: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6,求圆形的面积。我借题发挥一下,谈谈数字化思维和算法问题。
对于这个题目,至少应该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是初等几何的办法,通过做辅助线的办法计算出来。说实话,我现在还没有想清楚这个辅助线怎么做。第二种做法是解析几何的办法。这个办法简单多了:小正方形与圆有三个交点,可以定出坐标系,然后根据圆的方程求出来。第三种办法就是测量:量一下某个正方形到底有多大,然后在量一下圆的面积。两者相除再乘以16就出来了。
在这三种方法种,初等几何的办法最难:解决每一个问题都是个性化的。解析几何的方法相对简单,通用性也更强;而直接拿来算的办法最简单,通用性也最强。所以我们发现:简单的办法往往通用性更好。当然,第三种做法测量起来比较麻烦,也有误差。这是其缺点。但是,如果我们计算机与扫描仪联在一起,再编一个简单的程序,就可以非常迅速和高精度地计算出来。所以,在数字化时代,这个毛病可以忽视了。
数字化时代的算法类似后面两种:把逻辑复杂、个性化的推理问题变成逻辑上简单的、通用的计算问题。
很多人谈智能制造的时候,总是强调算法的神秘与困难。认为优秀的数据工程师就是会一些特别难的算法。这种思路受学院派的毒害太重。工程师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会倾向于选择简单的办法。数字化转型能够成为热点,是因为简单的办法可以普遍应用了。数据多了、计算机计算能力强了,人就不需要动那么多脑子了。就相当于第三种办法可以广泛应用了。
数据工程师的任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计算机能计算的问题。就像把这个题目转化成解析几何的问题和图像扫描的问题一样。数据工程师也需要智慧。这种智慧的体现就是:要把困难问题变成简单的、计算机能做的计算问题,而不是自己去做、体现自己的智慧。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