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人打过电话来,问我工业互联网怎么推进。
我想起大学里读过的、卡耐基的一本书《如何获得朋友并影响他人》。这本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对技术公司来说,用户直接关心的是技术能解决业务问题。要知道,企业的价值,都是在业务活动中创造的。
什么叫业务问题?所谓业务问题,就是企业里有人负责的事情,或者说能落实到责任人的事情。这个责任人就是真正的用户。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是感觉到某项技术对企业有用,而不知道这件事谁来用、谁对应用的效果负责,那就不是业务问题、就没有用户。这个时候,你来推动这个技术将会是非常麻烦的,因为这个技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事实上,没人用的技术等于没用。而要明确这个问题,必须对企业的基本的业务模块有所了解。
于是,我告诉他工业互联网技术,大概在5、6个业务问题。
接着,问题又来了。要推动这5、6个业务问题,有很多基础条件不具备。比如检测条件、数据收集条件、自动控制能力等等。事实上,推进这些改进,需要大量的投资。我打了一个比方: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好比制造一架飞机;而奠定这些条件,好比建设一个机场。没有机场,飞机落不了地。但建设机场的投资,可能要比造一架飞机贵很多。同样,要把工业互联网用好,基础的投入可能更多。于是,问题就来了:工业互联网可以带来效益,这些效益能不能大于投资呢?
这件事真的不容易说清楚。
于是,我又想到宝钢当年的一件事情。建设宝钢的时候,开始投了100多亿。当时的国家还很穷,这100多亿大概相当于北京市1年的GDP。“钢铁是工业的骨骼”。那个时代,钢铁的产量直接约束了国家的发展速度。但是,由于国家资金紧张,反对的声音又很高,宝钢项目一度被迫停工。这时,时任财务处副处长的谢企华女士(后来宝钢的董事长)认真算了一笔账:只要国家再投入20亿,就可以把这100多亿救活。否则,这100多亿就废了。这个数字,最终打动了国家领导和人大代表,宝钢顺利投产。
用户最终关心的,是技术的经济性。推进工业互联网也是这个道理。
企业(甲方或者乙方)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技术的经济性,才能顺利地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这时候,数据就是风向标,这个指标能够决定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这就是数字化的力量。我曾经多次指出:数字化的力量来自于真实和科学。数字化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故而推进数字化才具备经济性。这是我们推进数字化的依据,而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