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替代基层操作工种86%的岗位 点击:151 | 回复:0



机器换人工业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帖 | 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5
  • 注册:2017年8月16日
发表于:2017-09-14 11:03:23
楼主

 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

  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

  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威胁。

  受影响严重的行业还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等。

  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从全球来看,日本和欧洲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地,瑞士ABB、日本发那科(FANUC)、德国库卡(KUKA)和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家企业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货商,成为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四大家族。近年来,德国为了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陆续提出了本国的机器人领域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战略规划。

  按照德国在2013年汉诺威工博会上提出的工业4.0计划,通过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人类可借助物联网对下一代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管理,同时工业4.0中的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环节都需要借助不断升级的智能机器人。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机器人使用中的高能耗问题,还可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升级,全面实现工业自动化。据统计,德国是世界第五大机器人市场,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就开始了“机器换人”的过程。时至今日,德国工业领域每万名工人配备机器人292台,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在此期间,德国通过政府长期资助、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扶植起了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和人才梯队。德国还引领欧盟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欧洲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可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

  享誉盛名的“库卡”

  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1995年成立,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库卡机器人公司在全球拥有20多个子公司。当前,库卡机器人产品线几乎涵盖所有规格和负载范围的六轴机器人、卸码垛机器人、耐高温防尘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冲压连线机器人、架装式机器人、高精度机器人等。库卡机器人可用于物料搬运、加工、堆垛、点焊和弧焊,涉及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库卡工业机器人的用户包括:通用、克莱斯勒、福特、保时捷、宝马、奥迪、奔驰、大众、法拉利、哈雷戴维森、波音、西门子、宜家、施华洛世奇、沃尔玛、百威啤酒、可口可乐等。

  2016年,在德国一场人机乒乓球大赛中,库卡推出的Agilus单臂机器人与德国乒乓球明星波尔展开激战。人类的世界冠军对战一台持有球拍的冷冰冰、橘色的机械手臂,吸引全球目光,最终,波尔以11∶9的比分艰难拿下比赛。

  高危行业“机器换人”

  在金属加工、电子、医药等领域,机器人也都代替人工从事着繁重、精确、重复或危险的工作。日前,来自德国弗赖堡工业大学的Mining-ROX项目研发了一款叫作Julilus的机器人,它不但可以为整个采矿过程省下一大笔钱,还可以提升采矿的安全系数。弗赖堡工业大学是全欧洲唯一一个开展此类研究,并且拥有教学矿井的高校。这个研发团队希望利用自动化机器人去采矿,使矿工不再继续从事危险的工作。另外,采矿机器人还可以参与矿难救援。

    实际上,德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推行一项名为“改善劳动条件计划”的政策,强制规定部分有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以行政手段将机器人的应用真正推向市场。

  大放异彩的生活机器人

  除了用于制造领域和高危行业,德国人十分重视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今年春天,据德国媒体报道,达美乐比萨宣布与自动驾驶机器人初创公司Starship合作,未来两个月内将在德国汉堡使用机器人运送比萨。Starship公司的六轮机器人高约两英尺,重量约40磅,行驶速度每小时四英里,配送范围为1英里。虽然机器人可以自动行驶,但是目前仍需要有人陪同,以免路线错误。尽管Starship是一家英国公司,却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Sub1 Reloaded运用了英飞凌生产的微控制器,这个微控制器与无人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的控制器很相似,都能使机器做出“最少反应”。“最少反应”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比在复原魔方中的作用更大。这个机器人在魔方上的成功,会为工程师们改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芯片处理技术带来一定启发。

  未来的雇佣关系

  在工业数字化理念引领下,德国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及智能机器人的使用率,已对就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调查统计显示,机器人已威胁到德国59%的工作岗位,这引起德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剑桥大学发起的“未来的雇佣关系:就业将如何受电子化影响”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岗位的失业风险程度取决于专业化分工、职位等级和工作性质。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辅助劳动力则是受机器人威胁第二大的工种。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智能化办公等技术的威胁。其他受影响严重的行业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

  去年,德国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把生产线移回欧美等消费地,阿迪达斯CEO赫尔伯特·海纳表示将会利用机器人来进行生产。而这些移回欧美地区的生产线,原本属于中国、东南亚等地的代工厂。海纳表示,在人工费用普遍较高的德国,现在反而可以用较少的人员实现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也意味着,来自德国的机器人开始与中国、东南亚地区的工人抢夺饭碗。

  自动化的投入以及电子科技的运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在电子科技以及信息产业,随着产业水平的提高,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机器替代人工。所以,未来机器人将真正全面的取代人类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