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单位制小知识 点击:55 | 回复:0



zhyi0214

    
  • 精华:6帖
  • 求助:15帖
  • 帖子:952帖 | 3159回
  • 年度积分:3389
  • 历史总积分:23606
  • 注册:2014年8月14日
发表于:2017-08-07 10:34:31
楼主

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是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将单位分成三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辅助单位。

7个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基本单位在量纲上彼此独立。

导出单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辅助单位目前只有两个,纯系几何单位。

当然,辅助单位也可以再构成导出单位。

各种物理量通过描述自然规律的方程及其定义而彼此相互联系。

为了方便,选取一组相互独立的物理量,作为基本量,其他量则根据基本量和有关方程来表示,称为导出量。 

1948年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决议,责成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研究并制定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力图建立一种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

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6个量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按决议,把这种实用计量单位制定名为国际单位制,以SI作为国际单位制通用的缩写符号;

制定用于构成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称为SI词头)、SI导出单位和SI辅助单位的规则以及其他规定,形成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在前面6个量的基础上,增加“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的第7个基本量,并通过了以它们的相应单位作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分不嫌少!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