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播报】近年来,东莞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东莞“大佬朋友圈”不断扩容,先后与华为、中集集团、大疆科技、五株科技等“大佬”都交上了朋友!到底东莞有什么魅力?小智为你揭秘。
土地招拍挂纪录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临近深圳的东莞市,差不多每拍出三块工业用地,就有一块被深圳资本摘下。从2013年开始,深圳企业在莞拿地数量逐年递增。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半间,深企悄然在东莞购置了42宗、合计近4000亩工业用地,土地面积超过深圳中心城区面积的一半之多。
种种迹象表明,来自深圳的资本、技术与人才正在外流。
眼下现象究竟该作何解释
——自持需求溢出
企业外迁是因为深圳魅力下降?恰恰相反,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一直是上帝的宠儿,在各个方面堪称城市发展的典范,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者。
之所以出现外迁现象,主要是因为深圳工业用地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房价高、企业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导致企业利润及生存空间减少。
因此中小规模的生产型企业若要发展,需放眼深圳以外,于是企业需求向外溢出。
以华为为例,华为的生产终端的离开,对深圳和华为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安排。华为的生产终端搬到东莞,这是很正常和很正确的市场行为。在未来深莞惠都市圈的统一市场里,深圳扮演的是总部企业所在地,其它城市扮演的是产业转移的承接者。
深企外迁
——该何去何从?
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场地、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相关产业链缺一不可。
在这方面,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眼光卓越,给了出很好的示例。
早在2005年,任正非就带领下属到松山湖考察。当时松山湖才完成市政配套建设,招商还处在早期阶段。过去10年中,华为先后在东莞拿下两类土地,分别是工业用地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围绕华为,管委会倾力服务。例如南方工厂2009年投产后,每天有130辆大巴运送员工通勤往返深莞两地,当地政府为其协调,在高速公路专辟两个出口。临深城市政府的殷勤,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经常跟深圳企业讲,你在深圳受到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的重视,在我们这边你是万千宠爱于一身。” 松山湖前述官员称。
华为不是个例,大疆无人机、五株科技以及另一家央企巨无霸、物流和能源装备巨头中集集团也在东莞投资了四大项目,位于松山湖的中集智谷占地面积约502亩,总投资约60亿元。
东莞松山湖——成为了行业巨头们的一致选择。
华为等企业来松山湖
——因为它有这些……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位于东莞市几何中心,距离深圳中心区约1小时车程,联通深莞惠,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其坐拥8平方公里淡水湖、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保持着完好的原生态绿地,绿化覆盖率超过了60%,拥有全国唯一国家级高新区+4A级风景区“双生态”环境,魅力无限。
特别是《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以松山湖为龙头的主体产业带,对接深圳高兴技术产业带的融合发展,松山湖已成为承接新一轮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核心载体。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松山湖重点建设项目——中集智谷。
中集智谷,依托中集集团品牌、资金、技术及全球客户资源的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
l 4A级风景区办公,纯氧中呼吸
中集智谷园区紧邻100万㎡松湖花海,以小城镇规划理念布局,借景造园,充分发挥地块天然优势,以超低密度打造4大活性空间。
l 珠三角上市企业培育基地
园区不仅大力推进“新三板”扩容试点,更推出“2+3+1”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系统化提供科研、金融、税收、人才等方面专项政策扶持,全方位支持入园企业创新创业与加速发展,现成为珠三角重要的上市企业培育基地。
l 汇聚行业顶尖人物,链接无限可能
比邻世界500强,与华为终端总部仅一路之隔。园区未来将引进近600家智能科技企业,通过整合世界级企业优势资源,作为入园企业对接GE、华为、大疆等800余家国内外行业龙头的重要渠道,旨在形成中国智能科技企业集群基地。
l 专属的定制独栋办公楼
600-1800㎡企业独栋,一企一栋,让企业办公领地化。花园露台、生态建筑、玻璃幕墙,室内外景观交融,成就阔绰研发办公空间;独立景观及办公设计、超低密度建筑,随需自由分割,100%灵活多变,人性舒展空间让企业办公如行云流水。
l 首创五大云创业服务平台助力成长
园区首创国内领先的云创服务平台,构建“苗圃孵化、创业投资、产业加速、上市培育”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增值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云办公-产业易-金融宝-政策通-乐生活”五大贴身服务,助力中小科技企业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