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医学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白酒的看法有较大出入 点击:527 | 回复:1



shesoo6969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帖 | 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2014年10月22日
发表于:2015-11-30 15:48:45
楼主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酒的催发作用是很难控制的,很多时候它能把沉默寡言的人烧得直言快语,又把直言快语的人烧得胡言乱语,最终把胡言乱语的人烧得不言不语。有好酒之徒曾为酒友们高度概括了酒境的四个进程:先是花言巧语,然后是豪言壮语,再是胡言乱语,最后就是不言不语。略作分析就更见其精妙:找酒喝,要么是你找别人,要么是别人找你,这总得要费一番口舌吧,而酒一入口,要么说酒好要么就说哥俩感情好得不得了,直说得天花乱坠,使对方心甘情愿、理所当然了。因为前面的一通好言软语,早把主人弄得今夕不知是何年,忘乎所以。于是倾坛中之酒、杯中之物尽情相敬。数大杯下去,双方都涨红着脸,各自争先恐后地发誓表态:下次看我如何如何,你又怎样怎样。豪气干云,如此这般双方恣情灌酒,最后是口舌麻木、胡言乱语,手脚发抖酒杯自然难以端稳而滴漏了一滴酒。于是双方相争,不可开交,哪里还分得清是谁请谁呀!据科学分析,酒精的力度可以抵得上十二辆坦克的力度。不信就看看喝醉酒的人,不仅说话的声音高达一百分贝,而且谁也劝不住拉不走,这样下去还会有好结果吗?你犟我就蠢,人是一个,卵是一条,难道我还怕你不成?咱俩来搞一狗肉钵头,不搞是崽!这两三斤一钵头的酒灌到嘴里,又从嘴里塞到喉管里,再从喉管里挤进早就没有一点空间的肚里,最后漫溢反刍到嘴里喷射而出,时速高达10米/秒。此时此刻,如此这般,从桌面上去找人那是不可能的,找人就要到餐桌下面了。各位看官,读了这段文字,你绝对能够嗅出字里行间的酒气来。我想,能有如此深刻认识的人,一定是个“酒精”考验的人,否则,绝没有这番精辟的言论。

  在白酒对人体健康的宜与不宜问题上,中国的传统医学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看法有较大的出入,中医甚至非中医界的学者们多数认为“少饮有益,多饮有害”,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白酒的看法是“即使是少量饮用也不提倡”,有的专家甚至认为“酒精之害,不亚于香烟”。

  “少饮有益论”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还认为饮用少量白酒特别是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故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不提倡论”认为:每年在全球死于酒精中毒的人不下几十万。因酗酒而发生恐怖事件及家庭破裂的受害人数更多,如果说少量饮用白酒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那也仅仅是对35岁以上的男性和过了绝经期的妇女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要每隔一天喝一小杯才有可能。如果每天都饮少量白酒,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安全督察

  • 精华:9帖
  • 求助:39帖
  • 帖子:920帖 | 707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6180
  • 注册:2005年7月03日
发表于:2015-11-30 16:19:07
1楼

酒精伤内脏、神经、血液、肌肉,唯一好处是精神的满足!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