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和“印度制造”正展开新一轮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中国台湾的富士康8月8日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政府签订协议,将在未来五年投资50亿美元在该邦建设电子设备制造厂,它到印度投资设厂的计划变为现实。
随着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现象加剧、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变化,一些制造企业渐渐开始将部分工厂转向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在这股迁徙热潮中,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么?
大转移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说,富士康将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兴建已经规划好的工厂。富士康的客户包括苹果、黑莓、小米以及亚马逊等。
8月4日,郭台铭还在新德里表示,他有意在印度其他邦兴建制造工厂并寻求可能的合作机会。
目前,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市场。不管是苹果,还是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希望从印度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小米手机一直想抢滩印度市场,业内猜测,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是否会首先为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手机代工。
将中国的工业能力输到海外,是大势所趋。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今年3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透露,TCL今年将在巴西和印度建立自己的工业能力。
李
东生告诉记者,现在一部手机中国生产的成本低于巴西,但巴西关税高,印度的关税也高。在当地建工业基地,有利于进入当地市场,印度有12亿人口,巴西有3
亿人口,市场潜力大。而且,发达国家从巴西、印度进口的关税,低于从中国进口的关税,所以海外基地还有助于TCL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接下来,TCL还将在
俄罗斯、非洲建工业基地。
“到海外,不只是生产,要把品牌、服务能力也建立起来。”李东生建议,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中,不仅要支持资本输出(资源及基建项目),更要支持产业输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支持将我们的工业自动化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品牌渠道能力在当地扎下根来。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也已经得到友邦印度的支持。
中国制造业压力
印度承接全球软件编写外包的业务世界闻名,“印度服务”与“中国制造”都扬名海外。不过,莫迪现在也想树立“印度制造”的名声。记者今年3月到德国采访汉诺威电子展时就发现,印度特地在当地媒体为“印度制造”打广告。莫迪也想引入中国的投资,积极发展印度当地的制造业。
中国目前产能过剩,鼓励中国企业到印度等地设厂,既可以消化过剩产能,又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这一点上,中国、印度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事
实上,中国制造的成本正逐年上升。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
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
缩小了。
该
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10年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却水涨船高。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了,中国从2004年的
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
中国的电力消耗,从2004年的7美元/千瓦时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千瓦时,而天然气成本则从5.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升到13.7美元,涨幅
138%。
印
度希望在2022年将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从现在的18%提高至2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目前的这一比例是31%。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制造”
和“印度制造”正展开新一轮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如何处理好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关系,将考验中国企业的智慧。继松下、三星、LG等日韩企业之后,中国企业
也热衷于到印度设厂,利用印度的低劳动力成本,
积极开拓印度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工厂也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包括引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同时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在向印度输出工业能力之时,提高中国
制造的附加值,相信才是中印制造业竞合的良好选择。
以上资讯由快易优自动化选型提供,了解更多更新的行业资讯请上“快易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