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追逐热门
有人说中国人做什么事都喜欢凑热闹,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什么专业热门就选什么,也不管是真的市场需求大还是虚火和泡沫,想想几年前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吧,像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这样的专也曾经也是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无数,现在的情况如何呢?反到成了最难就业的专业了。
2、只为学校名气
造成这一点是企业雇主在招人的时候太过注重求职者的毕业院校的名气,当当网的CEO李国庆就曾经在电视上公开表示,公司只招211学校毕业的学生,招来很多人的非议,有人说那我们这些不是211的以后就不去你当当网买东西。对此李国庆表示,招人总要划条线,现在真材实料很难面试出来,只能看学历和学校名气了。中国很多企业雇主都是这样的心态,导致学生报考的时候只追求学校名气,不考虑专业是否是该校重点或者是否适合自己,宁愿不保其他学校的重点专业,也要报名校的“鸡肋”专业。
3、虚荣心
不知什么时候起,播音主持、表演、艺术设计、声乐这些专业的报考人数大增,毕业生的数量也是一年多过一年。说实话,这样的专业水分太大,一个真正好的主持人、演员、歌手哪个是学校能培养出来的?甚至一个好的设计师都是学校很难培养的。更何况现在这些行业的就业也是供大于求,连曾经出名的歌手都要通过选秀来求曝光,北影厂门口每天像民工那样等着跑龙套的演员,让与之对比起来当初高昂的学费显得那么不值得。
4、不考虑市场
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很少一撮人真正是要做学问研究的,绝大部门的人要考虑的是就业的问题。说白了,古话用到现在,就是“学得文武艺,卖于企业家”,曾经有个所谓热门专业的硕士求职碰壁,只好到蓝翔技校学了一门手艺才顺利找到工作。这是中国教育多么反讽的一个故事。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业招不到技工,一方面是大学四年拿着3000元的薪水,一方面是一技傍身年薪15万,选专业,一定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