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尺子描你的皱纹
----人才交流会后感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深深的皱纹,淡淡的眉毛,平平的鼻梁上顶着一副写满经验的老花镜……这或许是描绘一位老人较为贴切的字眼。朋友李工在介绍他即将花甲之年的老师---欧工,也不例外也是这样描述的。年初时,在一览英才网举办的人才交流大会上,我很有幸见到了他。第一次见到他时我仿佛可以在他深深曲折的抬头纹中可以读出一些不同。
欧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沪申土地上。1976年的夏天,欧工在21岁于当地的技术中专毕业,在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浪潮中国家各行各业可谓百废待兴。承接者祖国艰苦建设重任的50后们,在一片大红花的拥簇下跨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大道。背井离乡,欧工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贵州地区某电器厂,凭着自己的所学专业特长,在厂里工艺科做工艺技术员。这工作不累,还领着当时已经算相当高的每月50元钱的薪水,只是和普通工人们一样办公很多时候是在杂乱的车间里进行的。而对于那个刚结束的特殊历史时期,有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那是多少人都垂涎三尺而不可多得的呢。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学习创造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办公桌上每天陪伴他的就是标尺、铅笔、橡皮、图纸和一个破的掉好几块漆的茶叶缸。这样一干就是十余年!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欧工作为本厂唯一一个市级劳动模范赢得所在地周边厂区单位的称赞,多条橄榄枝自然伸向了欧工。从技术员升职为工艺组长,再到技术厂长,再到工艺装备部部长。或许,在我们看来他是一帆风顺的?不,那是你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就根本无从知晓的“艰辛”……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浙江乐清的一家现代化低压电器集团公司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里脱颖而出,奋发图强追新求进的欧工,毅然选择奔赴这片生机勃勃大地。又是十余年,工艺副总,集团技术副总,各类高级的职称和职位都展现了这位优秀工程师的职场辉煌。在低压电器领域工艺界已经是名气与威望双举,在470000名配电开关从业人员中脱颖而出!至此还有幸被北京的某低压电器公司高层领导直接下温州邀其出山去京指导工艺技术工作。自此,我也才有机会与这位老人相识。几句与欧工的对话,我至今都抄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中。“欧老,冒昧的建议您就到退休年龄了,您也该功成名就坐享天伦了,儿女孝顺,子孙满堂是您这个年纪人该享受的时候了。”,欧工依旧铿锵的话语回答我,“小葛,你们开关英才网要是还能帮我再搜索些合适的岗位信息,我想我还能再在低压电器领域干十年呀!” 我笑着回:“您老这把宝刀不老呦!”他语重心长的说:“我家老父亲80多岁了,也是老工程师,他都还每天阅读技术文献、杂志呢!还在探求着我国电器技术如何再创新真正走在世界前沿呢,我又怎能浅谈退休呢,呵呵……”
在那次见面之后,欧工的一段倾诉或许真的感染我之后的职场历程。本想画下恩师尊容自我激励,可这深深的皱纹又怎能说是皱纹呢?分明是一支铅笔加那一把用了近40年豁口了的标尺对欧工一生职业的写照和记录吧。
2013年2月17日
写于一览英才网人才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