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相亲会
“下那么大雨,开车来很堵吧?”“地铁转BRT还好,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看样子又要阴天了,你出地铁站遇到下雨就麻烦了。”“小区离地铁站很近,走路3分钟就到了。”……
相亲会上这看似平常的拉家常其实暗含深意,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被打探出来。
在广州市天河公园,每个周末都会定期举办家长相亲会,仅上周就收到1300多份女方资料、500多份男方资料,女多男少愁坏了不少“丈母娘”。
文/记者刘冉冉 图/记者顾展旭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系化名)
昨天的未婚青年家长联谊活动,俨然是一个现实版“非诚勿扰”,不仅自发形成了80后、90后专区,还有海外专场、“国企男”、“金融女”专场。虽然连降大雨,但来相亲的家长硬是把天河公园附近的BRT、公交站挤成了“相亲专线”。
这个家长相亲会的组织者是一对热心的老夫妇李姨和邢伯,免费提供报名表、布置场地。“本来是为了给都市中的大龄男女找对象,开办以后越来越多家长来相亲,有人说,‘李大姐,你这就是广州的非诚勿扰啊’,我觉得我真能办成,也挺不错的。”李姨是个说话爽快的东北人,和老公邢伯退休后随女儿来到广州定居。热心的李姨从街坊邻居的闲谈中了解到,广州有大量单身青年的家长也和她以前一样为子女找对象发愁。
“和北京、上海不一样,广州的爸爸妈妈们很务实,也抓得很早。”李姨所说的“抓得很早”,意思是广州有许多85后、90后男女的家长很早就已经“愁婚”了。果然,昨天记者在相亲会现场看到了不少90后的相亲资料表。
记者看到,李姨手里最近一周送来的相亲男女资料,女方1300多份、男方500多份。年龄最大的是一位65岁的男性企业家,年纪较小的90后男女也有百余份,最小的是一个1993年出生的广州女孩。
“30岁左右的‘国企男’、25岁左右的‘金融女’是香饽饽,地域上天河、越秀有房的男女格外受青睐。”一位常来参加相亲会的家长林伯很有心得地告诉记者。
众生相
特意打广告 “不是官二代”
昨天下午2时,天河公园游乐场湖对面的“情人坡”上,早已挤满了“银发相亲族”,他们都是替自己的儿子、女儿来相亲的。他们将儿女的年龄、身高、学历和房产、收入以及联系方式填写到一张广告表上,夹在绳子上悬挂在树木间。
在男士专区,一张广告表前挤满了女方的家长,“机关工作……不是官二代”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资料显示,这是一个1986年出生的广州小伙子,不仅在机关单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独立房产和座驾。不过,他的父母在备注中细心地加上了“不是官二代”。
记者昨天联系了贴出这张广告表的母亲,她在电话中对特意提出“不是官二代”并不愿多讲,只称:“孩子自身的条件好,我们就是想给他找一个相对单纯的恋爱机会。”
貌似拉家常 实则摸家底
来到现场的父母之间几乎没有“闲谈”的,每句话都犹如谍战剧台词,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又一个“摸底”的企图。
常替儿子来参加相亲会的云姨告诉记者,在相亲会上看似平常的聊天,里面的玄机可多呢,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就是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被打探出来的:
比如,“男方父母两人搭乘地铁转BRT半个小时跑过来,说明家里可能没车,而且家里也不在市中心;小区离地铁站走路三分钟,说明小区比较方便,在那一片属于中高档小区。”
云姨还告诉记者,她遇到过一对更“高招”的父母,双方刚开始聊得不错,但对对方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都很矜持,相亲会将结束时女方的妈妈突然问:“你赶时间回家做饭还是钟点工做?”云姨回答:“我家有钟点工做饭,不过家就在附近,退休了平时没事也可以给孩子做做饭,周末也有钟点工来家里打扫卫生。”听完云姨的话,对方笑呵呵地说:“那好那好,年轻人哪会做饭,还是家里有人好,住得近你也可以常去看看。”
“市中心有房,常请钟点工来打扫说明经济条件还可以吧,而且房子还比较大,这些全被套出来了,不过我也是故意透露给他们的。”云姨有一丝无奈又觉好笑地告诉记者,这就是相亲会上的“江湖”,不少家长为了儿女有好归宿,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