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申明1、我没有说过刘志斌的“机械特性”之“横轴是转矩纵轴是速度不规范”,之类的话。我是希望我的推理应该尽可能做到规范一点!
我需要引用刘志斌画出的“机械特性”曲线来推理,但我想以研究“函数”的方法来推理。这就需要把原曲线的坐标更改一下,让我们讨论的“转矩”以转速的“函数”来出现,让它成为“单值函数”。这才符合函数的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 y,如果对于x 的每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是刘志斌小心眼,把正常的讨论方法理解成:“说横轴是转矩纵轴是转速不规范” 并诬蔑这是“专业知识面太窄,斤斤计较的表现”。
申明2、我也没有说过刘志斌的“机械特性”曲线有问题之类的话,曲线嘛,示意性的表达。电动机特性不同,就有不同的曲线!没有必要坚持要别人一定要以自己的认知为准!只要能有助于把讨论的问题说明白就行!
刘志斌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太窄”,拿出一个“机械特性”曲线,就误以为他这个“曲线”就是所有异步电动机的标准特性,想让所有的人都要按他的“曲线”为准!
当<想想看>网友指出刘志斌的:“4、异步电机在零速启动瞬间转矩最小,随后转矩随速度增大而增大,”这一论调不对时,刘志斌就给他弄出1、2、3、4、5、6 、条。
<想想看>网友举出:判断这条“异步电机在零速启动瞬间转矩最小”不对,所依据的是国家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其中有条文:最小转矩出现在同步转速的1/13~1/7之间。刘志斌就批评说国家标准不对!
刘志斌又给整出1、2、3、条:
1、异步电机的转矩大小,是异步电机原理结构决定的,不是谁说什么就是什么;
2、异步电机的转矩最小的时候,就是转差率为1的时候,这是原理决定的,谁都不可能违反的原理规律;
3、那个说明书,不一定是对的,说明书出错的比比皆是!
引用 刘志斌 的:
2、那个轴作速度轴,都是一样的,从数学角度看,也是互为反函数;
3、有人认为电机先有转矩才有的速度,转矩是因速度是果,他就习惯把图画成横轴是转矩纵轴是速度,称之为“机械特性曲线”;”
刘志斌说“2、那个轴作速度轴,都是一样的,从数学角度看,也是互为反函数;3、有人认为电机先有转矩才有的速度,转矩是因速度是果,他就习惯把图画成横轴是转矩纵轴是速度,称之为“机械特性曲线”;”
可是,根据新版的教科书对函数的定义:对于自变量x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函数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若以函数的观点看插图中上面的那个“机械特性曲线”则出现有与函数定义不符的情况:对于“自变量T”在大于“Tq” 到小于 “Tm” 之间的每一个值,函数n 的值都不是唯一的值与自变量T相对应!所以我想:我若是用研究函数的方法来讨论,就要把这横纵坐标更改过才算是规范的函数曲线!这就是我要将特性曲线旋转,更改横纵坐标的原因之一。
从数学角度看,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并不一定有相同的图象(不考虑“旋转”、“翻转”的差别)!
譬如:函数 Y = sin x 的定义域是:-∞ 到 +∞ ;值域是:-1 到 +1
其反函数 Y= arc sin x 的定义域是:-1 到 +1; 但是,其值域却不是这个:【 -∞ 到 +∞ 】
Y= arc sin x 的值域是: -π/2 到 +π/2 这个值域限制为:【 -π/2 到 +π/2 】 就是冲函数定义而做的限制!
两个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并不是象刘志斌认为的那样:把某条曲线随便横放或竖放都符合函数的规范!
这个曲线是正弦函数 Y =Sin x 的图象:
并不是该曲线竖着放也可以说成是正弦函数的反函数图象的!下面这个把正弦曲线竖着放的图象并不符合函数图象的规范!
而符合反正弦函数 Y = arc sin x 规范的的函数曲线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联接着负载机械的电动机转速之值,并不是单方面由电动机的转矩来决定的!它是由电机的“作用转矩”与其负荷的“反作用转矩”双方共同决定的。假如电机的转矩大小是决定电机转速大小的原因。那么,电机转子的加速度方向就一定是电机转矩的方向。但事实上有时候(譬如:在阻力矩作用下电机转子发生减速)电机转子的加速度方向是与电机转矩方向相反的!这说明:电机被迫减速时的加速度不是由电机转矩造成的。即:电机转矩并不是引起这个“减速”结果的 “原因”!
再者,刘志斌认为是所有异步电机特性标准的他那个“转矩是因,速度是果”的曲线图中,在坐标原点的转矩是“零转矩”,而这个“零转矩”却对应着坐标纵轴上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请问刘志斌大师,根据你说的“先有转矩才有的速度,转矩是因,速度是果”,那么,你怎么解释你这个“先有的零转矩”如何能够导致电机转子“才有的同步转速”?!
可以肯定的说,一贯神乎其神的刘志斌大师在自己设下的这个类似悖论的问题面前不能自圆其说!!
《电机学》中,在外施电压,电源频率、电机参数一定的前提下,原本表达引起“转矩”变化的原因是“转差率”的变化。所以,“转差率”是“自变量”,“转矩”是 “因变量”。
在我们实际画的“转矩-转速函数”曲线上用“转速”替代了“转差率”的角色。这是为了照顾网友们对“转速”直观的感知。
早期的异步电动机启动转矩太小,所以降压启动困难。刘志斌拿了早期的异步电动机特性曲线来当作现在经过了改进启动性能的异步电动机特性的标准。还误认为他刘志斌比别人的知识面宽。
引用刘志斌的内容:
5、在曲线对应n=0的地方,是无功功率最大的地方,感抗最大的地方,也是功率因数最低的地方,就是电机最小转矩的地方!
6、你能说出“最小转矩不在曲线对应n=0 的地方出现”的理由吗?
早期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不好,所以电机厂的工程师要对异步电机的特性进行改进。异步电机的特性曲线是可以设计的,电机的启动性能是可以有意识的在设计制造中进行控制的。
经过电机专业工程师的改进,现在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特性曲线就不是刘志斌的那个标准了!
所以,刘志斌以他对异步电机片面的理论知识来评判现实的异步电机技术,就必然是要得出错误结论来的!
根据《电机学》的理论:当电动机的电抗参数X20为一定时,临界转差率Sm与转子电路内的总电阻 r2成正比。
电机厂的工程师可以在设计异步电机时,有目的的控制鼠笼导体的电阻和电抗参数。
转子的电阻、电抗参数设计得不同,其“转矩-转差率”曲线就有不同。下面是异步电机在电抗参数X20为一定的条件下,转子电路因设计的3个不同电阻参数而获得的3条不同“临界转差率”的转矩曲线。
为了照顾网友们对转速的直观感知,我还是把它画成“转矩-转速函数”曲线:
图中3条曲线,以曲线1的转子电阻r'2 为比较参照,曲线2的转子电阻为4倍的r'2 ;曲线3的转子电阻为10倍的r'2 。
而且,转矩是可以叠加的。
电机工程师可以把转子鼠笼导体设计成上下两层,上面一层电阻大 零速对应电抗X20小,其启动转矩就大。通过设计控制可使上层鼠笼的启动转矩等于“临界转矩”;下面一层鼠笼导体电阻小 零速对应电抗X20大,其转矩曲线就很尖锐,且转速提高后电抗也小,主要适应于运行中的性能指标。把这上下两层的转矩叠加起来,就得到一个启动性能很好的异步电机的特性曲线!对于这一点进步,刘志斌是不是接受不了?仍然要抵毁这种改进了启动性能的异步电动机特性曲线是“违反基本物理规律” 吗?!
这个图中的曲线1代表下层鼠笼导体所产生的特性,曲线2代表上层鼠笼导体产生的特性。对应自变量的每一个值的两条曲线上的纵坐标相叠加,就得到合成的具有良好启动性能的“转矩-转速函数”曲线(2叠加1)。
因为在转速从0开始增加的一小段上,曲线2转矩随转速的增加而下降的态势略微的强过曲线1转矩随转速增加而上升的态势,所以这一小段上两曲线纵坐标之值叠加结果中下降因素略强过上升因素,合成曲线自然就呈现略有些下降的一段。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嘛!刘志斌就是想不通这个道理!
经过这前一小段这后,曲线1的上升态势迅速转为强势,所以合成曲线就转为表现出上升的态势。同时因曲线2的下降态势也转入迅速下降,从而这个合成曲线的上升态势就没有那么迅猛!而让刘志斌深感不解:认为曲线过于平坦,“几乎是一段水平趋势的曲线”。
因而刘志斌以他片面的知识来看这条合成的曲线就很不顺眼!要出手把这条曲线的“启动转矩Mq”压低到他自己认可的程度。并炫耀他改过的曲线:“2、看看下面这张图,是不是好多了,不存在两点的问题了吧!”
关于“两点”的问题,也是刘志斌大惑不解的问题!刘志斌很迷惑:“3、……同一个负载,怎么出现两个转矩?全压启动后的负载转矩大于降压启动后的负载转矩2倍?” 对于刘志斌大惑不解的这个问题,我以后有空时,再另作解答!
<想想看>网友不同意刘志斌这个观点。于是找了些权威性依据出来反对刘志斌的“启动转矩Mq”是最小转矩的错误说法。并给了刘志斌一个相关权威性依据的链接地址
http://www.wwwstandard.cn/index.php?doc-view-12439.html 让刘志斌自己去看看是不是“启动转矩Mq”至“最大转矩”之间还可能有更小的转矩。
刘志斌进去一看其中有些条文的表述与他的观点有些抵触,于是认为这是写这些文件的专家其专业知识面太窄。故而刘志斌就给该条文加上了红色的批注:“这一定义不适用于转速随转速增加而连续下降的电动机”!刘志斌的这个批注更是一句胡话!
请大家看刘志斌贴出来的这个批注:
刘志斌是在说一个什么的“转速”随另一个什么的“转速”增加而连续下降?恐怕只有鬼才知道!
还有,一般机器设备对拖动电机呈现出的“负荷”都不是纯碎的为某一种性质的负荷,在启动的加速过程中,有些负荷在不同的速度下,它对动力所呈现出的“反抗转矩”是不同的.而且有些负荷还是随速度提高而迅速增大的。
举个电工都知道的例子来说明有些情况,阻力在低速时表现很小,但在高速时却明显加剧:我们都知道电动机工作一段时期就需要给它的轴承换润滑脂。4极、6极、8极的电机填入润滑脂可占轴承内外圈之间空腔的2/3 ;而对速度相对高一些的2极电机只能填其内外圈之间空腔的1/2 。其道理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轴承滚珠低速滚动时,润滑脂对它的阻力可以忽略,但在相对高速一些的2极异步电机上轴承滚珠碾过润滑脂时,润滑脂对滚珠呈现出的阻力就明显加剧了!如果我们不考虑这种速度的差别,也给2极电机轴承填入象4极电机那样多的润滑油脂,就会造成电机轴承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