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3工控论道:生活中,你善于理财吗? 点击:213 | 回复:18



Smile-王者之师

    
发表于:2012-04-28 15:42:07
楼主

 

你不理财,才不理你!!

生活中,你是一个善于理财的人吗?都有哪些理财方式让你的财源滚滚?

本期论坛下周初评奖最优回帖奖励10MP(可消费),5个精彩回帖,分别奖励100积分、50积分、25积分、15积分、10积分、
MP介绍:gongkongMP即工控币,是中国工控网的用户积分与回馈系统的一个网络虚拟计价单位,类似于大家熟悉的QB。
MP有什么用?兑换服务:以1个MP=1元来置换中国工控网的相关服务。 兑换现金:非积分获得的MP可兑换等值现金(满100MP后、用户可通过用户管理后台申请兑换)。



楼主最近还看过



东山脚下

  • 精华:0帖
  • 求助:13帖
  • 帖子:28帖 | 123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15
  • 注册:2012年4月06日
发表于:2012-04-28 16:56:47
1楼
期待大家的精彩回答,站在一旁关注着 ,

z123y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0帖 | 1219回
  • 年度积分:1
  • 历史总积分:1579
  • 注册:2012年3月02日
发表于:2012-04-28 17:59:11
2楼

基本上属于月光族,最近投资了股票,可是一直在跌                                      

东山脚下

  • 精华:0帖
  • 求助:13帖
  • 帖子:28帖 | 123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15
  • 注册:2012年4月06日
发表于:2012-04-28 19:57:59
3楼
那我就先说一个。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觉得不错,希望大家能够受到点启发

一个月收入只有4000元不到的普通工薪族,经过六年的打理,当别的同龄同学至今还在继续过着租房子打车的生活,他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买房买车梦。昨天家住江北区洪塘的陈先生谈起自己的理财经,颇为自豪地说,工薪族只要坚持打理财持久战,小钱也一定能够变成大钱。

  严格执行理财计划

  陈先生2002年毕业后进入一家民营建筑公司上班,当时的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随着工龄的增加,现在已经有了近4000元的收入。

  “我的工资不算高,在宁波这个地方花钱更是厉害,所以我上班以后便定下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争取五年内买车买房。”陈先生说,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执行了严格的生活、理财计划———

  生活方面:不在外面租房子居住,与多位同事一起睡单位提供的宿舍,节约出一笔房租费、水电气费。尽量在单位食堂吃饭,平均每天的饭钱不超过15元。每个月的电话费不超过100元。

  理财方面:第一年把每个月的闲钱拿到银行零存整取;第二年把存款拿去买一年期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从第三年开始把积蓄平分成三份,一份用于炒股,一份用于买国债,一份用于买理财产品。

  陈先生说,他一方面省吃俭用,一方面坚持长期理财,去年在江北洪塘按揭了一套住房,今年年初买了一辆6万元的代步车,最后还剩下1万余元作为当年应急存款。

  基金定投要讲究策略

  “投资理财是有策略的,决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通过对自己财务情况的了解制订一套具体的投资方式。”陈先生说,由于最近股市震荡比较厉害,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景气,所以在理财时就应大幅度降低收益预期,能够赚到几个百分点就撤退。他现在启动了大家公认为属于“傻瓜式理财”的基金定投,每个月投入500元工资,计划连续投资10年。目的是减少震荡行情可能带来的风险。

  “基金定投也要讲究策略。”陈先生说,他对基金定投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研究、对比以后发现,操作基金定投一定要讲究“三项原则”———选择手续费比较低的银行,可以适当节约理财成本;不要选择每月1至8日投钱,这样更容易从低点位介入;连续投资一两年不划算,五到十年的收益率比较高。

  小钱有时也要博一把

  “我通过几年时间的摸索,觉得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陈先生说,工薪族一定不要认为小钱没用,一定要坚持把自己的小钱变成大钱,只有坚定不移地运用各种理财手段,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国债、定期存款,只要别让闲钱在活期账户睡懒觉浪费,每年或多或少都会有收益。

  陈先生认为,工薪族每个月领到工资以后,最好把未来一个月开支放在一边,然后把闲钱投放到理财市场“钱生钱”。工薪族理财也不能一味地求稳,必要的时候还得博一把,否则小钱也难变成大钱。“有时候也不能光靠省钱,如果我没有在股市里赚了一笔,买房子的首付还是有问题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股市在2007年开始走牛的时候,他投入几万元,半年不到便赚了300%。“我发现人是有运气的,当时我刚好认识了一个精通股市的朋友,每次都说得很准,该出的时候就出,该买的时候坚决买。”

  陈先生现在很受同学的羡慕,虽然工资没有一些同学高,但是经过他对自己的规划,达到了比较舒服的生活质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持久战,让他六年实现有车有房。

  聚沙成塔,小钱变大钱

  了解小钱的威力

  很多人都认为,投资得有一大笔钱才能开始,他们认为,投资一次性至少也得是万儿八千的,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但是,富翁的钱也是从1元钱攒起来的,财务自由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

  财务自由的准备

  你现在节约下来的每1元钱,都是你将来的财务自由的每1元坚固基石。攒钱是如此,花钱也是如此,花20元钱和40元钱也许一次比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时间长了,所产生的贫富差异却十分悬殊。

  为你的将来打算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不愿意投资股票,因为她不想等10年才成为富婆,她想享受眼前的生活。这种思想的不利之处在于,10年后她活着的几率很大,到那个时候,她将面临的问题就是,她是否比现在过得更好。你当前的生活条件是由你过去所做的投资而决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为你的将来做好准备。

  买公司股票代替买产品

  有些人总是在问,为什么总存不下钱,他们总是觉得钱是花出去了,但从来没见任何回报。道理很简单,建议他们能够不再买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开始买公司本身。

  美国对有钱人(年收入22.5万或持有300万资产)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富人会把他们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资或储蓄。这并不一定可以致富,但却是他们成为富人的原因。

  钱多并不是关键

  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如果你的工作只付给你每年18万的薪水,最糟糕的打算就是你需要同时找6份工作,挣了100万元的同时,你也会垮掉的。但是,仍有很多每年赚100万的人,他们只有一份薪水,但却不断地有支票入账。二者的区别是,智者并不看存折的薄厚,而是看怎么才能让里面的钱高效地运转起来。

  100元学做有钱人!

  我真的没有乱花钱,但每月的薪水几乎都是刚好用完!我也想省钱,但是每天叫我少喝一杯拿铁,实在太委屈!连养乐多都涨价,只有我的薪水没有涨!如果你符合其中一项,你就必须学习,这堂因应通货膨胀而生的M型社会理财新技能。

  涨!涨!再涨!全台物价涨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麦当劳、星巴克、菠萝面包到出租车,通通在涨。

  根据主计处统计,在二百七十个国人主要的花费项目中,从起床后要吃的早点,到祭拜用的金银纸钱,总计一百九十八项产品已涨价。

  通膨节节高升,你快变新穷人了吗?

  三·○八%!你没看错,这是最新公布的九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它已经创下近两年的单月新高。然而,这会是特例吗?

  这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最新预测:油价一旦全年平均价位逼近每桶七十九美元,明年预估CPI年增率将由一·九八%上升至三·七八%。过去六年,台湾平均CPI年增率不过○·六七%,若三·七八%预测成真,通膨率将创下十三年新高,通膨巨兽将登陆台湾。

  超过三%的物价指数年增率,是什么意思?

  具体来说,这只巨兽会大口啃食你的存款。你现在拥有的一百万元现金,若什么都不做,三十年后就只剩四十多万元!这只巨兽,也会重挫你的退休计画。如果你计画三十年后要退休,现在每月三万元的生活质量,三十年后,你需要七万三千元才能达到相同水平!

  焦虑无济于事,从现在起,你必须学习新的理财技能,才不会被打入M型社会的贫穷左端,成为“白领新穷人”。

  这是最新的理财技能,且学习风潮从美国一路吹到英国、澳洲与新加坡,近期吹到台湾:财金智能(Financial Literacy)。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民众正确的理财观念。人类理财的知识难道还不够吗?为什么各国政府都选在此时提出财金智能?

  理财跃升显学,但要先有财可理!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第一副总裁史督瓦(Jamie B. Stewart),在“日益重要的财金智能教育”演讲上点出关键:“一个人会赚钱,并不表示当薪水到他的手上时,他能有智能的使用判断。事实上,是当钱到了自己的手上,才开始财金智能第一次最基本的测试。而大多数人的测试结果是不合格。”

  因为美国人过度消费、缺乏退休规画,二○○二年,美国平均每十户就有一户破产,成为国家负担(后续甚至引发今年的次贷风暴),因此,美国国会立法成立倡导财金智能的专责单位。同时间,英国跟有“富国俱乐部”之称的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也成立类似单位;新加坡金融监督管理局则推出Money Sense专案。二○○四年,澳洲成立金融知识基金会,开始教育民众正确的理财规画观念。

  开门第一课:看重一百元的威力

  过去,人们一直学习著如何赚更多的钱,却忘了基本功:如何花钱。如今,这堂课再度被重视,成为财金智能的第一堂课。就像《犹太人致富金律》(Thou Shall Prosper:Ten Commandments for Making Money)作者的妙喻:“想要增加收入,却不先了解金钱的本质,好比新进演员研究克林伊斯威特,却不先学习演技一样。”

  在物价高涨的M型社会,每个人都知道,“要理财,先要有财可理”,也焦虑著,如何去找出这笔“财”。但多数人想的都是,努力争取加薪,或者投资股票赚一笔,却很少人在乎眼前的“一百元”。

  因为你怀疑:一百元有什么用?但一百元,在有钱人眼中,有著巨大威力;穷人却反而看不起一百元。

  如果你知道,每天省下一杯一百五十元的咖啡,或者少搭一趟出租车,三十年后,你就能拥有一千万元,这样,你还会看不起一百元吗?如果你每天省下一百五十元,每个月固定投资基金五千元,只要年报酬率达一○%。这笔小钱,三十年后就能让你晋升千万富翁之列(详见第一百二十四页“过去二十年年赚一○%十档基金表”)。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弹,而是复利!”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因此,有钱人连一块钱都要管理,并且让那一块钱在未来赚更多的钱。

  但穷人却只知道努力工作,把钱花光,然后继续努力工作。就像四十年前英国历史学家巴金森(Northcote Parkinson)提出的巴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般,赚越多、花越多,最后财富还是无法增加。

  然而,如果你看到这里,就决定开始刻苦省钱?这也很危险。因为你如果勉强压抑消费欲望,某天忽然受不了,决定要“慰劳自己”时,你可能会花掉之前辛苦省下来的钱,甚至预支你未来的收入。

  因此,你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聪明花钱,花得既不痛苦,还能把钱花在刀口上。就像《富爸爸,穷爸爸》作者莱希特(Sharon L. Lechter)说的,“未来,会花钱将比会省钱更受重视。” 有钱人怎样聪明花钱?“他们会驾驭钱,虽然不锱铢必较,但会精打细算,”帮众多有上亿身价富豪打理财富的摩根富林明证券总经理高桂卿观察。

  入门第二课:花一元要有三元的效益

  周六午后,台北敦化南路上。年薪近千万的远东商银个人金融事业群副总经理喻芝兰,她的先生是前台大校长孙震之子,她富有,但用钱理智得惊人。

  与我们碰面的这一天,她穿著印著远东商银logo的白色T恤,Hang-Ten短裤,背的是女儿不要的灰蓝色双肩包。她看来似乎很省。参加年终尾牙派对,她模仿奥黛莉赫本,从帽子、鞋子甚至到口红,都跟朋友借,全身行头不花一毛钱。打开衣柜,她只有两个皮包,每个都用到坏才换。再打开鞋柜,她的鞋子春夏秋冬四季加起来,只有十多双鞋。“没用的衣服堆在家,以台北市一坪四、五十万的地价来说,成本太昂贵。”

  事实上,喻芝兰休闲时的全身行头,可能不超过一千五百元。但是当她面向客户、参加国际会议与演讲,她身上的套装却动辄十五万元起跳。一百倍差距的花钱方式背后,其实有个清楚的逻辑。她,很清楚这笔钱的目的是什么,一件衣服买来是为了提升身价,还是穿著舒适即可。“要花钱之前,我都问自己,花的目的在哪里?我能享受多久?”喻芝兰说。

  下属结婚要送花,日薪上万元的她,会亲自走到花店反覆琢磨,把玫瑰花之间的距离放大,创造出一个比人还高的花座,让五千元的预算,看起来象是上万元手笔。因为,这次要做的是“面子”。因此,要让花出去的钱,尽所能的把面子做大。

  一块钱,要发挥三块钱的效益。这样精算,岂不麻烦?“不,这样会让你把资源放在真的喜爱的地方,”省下来的钱,她可以用来买一张三千元的音乐会票,毫不心疼。她深信一句话:“管理金钱,反而会增加你的自由。”

  入门第三课:懂得储蓄未来财

  喻芝兰自己有一套“三二一”法则,这套法则的重点是:不花掉未来的财富。她将收入分成:三份现在,二份未来,一份自己。每个月,她先扣掉“未来”的两等份后,才开始支配其余四等份,没花完的就继续移入“未来”的帐户。所谓的“现在三份”是指生活所需花费;“未来两份”则是储蓄将来所需,如退休基金;“自己一份”是充实自己基金,买书与上课都包含在内。

  “越年轻,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费后,真的没剩多少,干脆全拿去学东西,”喻芝兰就是靠自我充实基金,在当授信部门主管的时候,去上基金经理人研习班,建立了广大的顾问人脉群。当她任职远传时,上了购并相关课程,两年后当远传购并和信时派上用场。

  “如果是把收入减掉支出,才去做储蓄,你可能在花未来的钱而不自知。”中华民国财金智能教育推广协会秘书长陈琬惠说。

  镜头转到板桥市,“嗯,你问我钱花在哪里里啊?我没算过。”七十一年次,年收入不到五十万元,在公关公司工作的黄敬华笑说,他全身上下的行头加起来大约三万九千元,刚好把月薪与家教外快通通用完。

  打开他的衣柜,里头约有五十件衬衫,都是名牌,从Burberry到Ralph Lauren。每件都有穿吗?“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吧,”有些新的还没拆开过,“因为折扣太便宜,总有一天我会穿它吧。”每个周末黄敬华都跟朋友相约逛街,从中饭、下午茶与晚餐,都在餐厅吃,在不在乎价钱?“上班族没有人在care那一、两百块啦。”他买书,只去诚品买,“在那里才有买书的冲动啊,还有,我不买路边摊。”

  访问前,他刚花了一万一千元买下一条Diesel的牛仔裤,你不担心通膨危机吗?“嗯,有想过要省点,列出花钱的优先顺序。”然后呢?“好像每个都很重要……。”

  为了摊开黄敬华的金钱地图,我们陪著他一条条的抓出现金流,这是他第一次整理自己的收支。“哇,原来我的钱是花在这边的。”他每个月高达七二%以上的收入是用在“现在”,其中买衣服高达二五%,阅读等充实自己的比率仅约九%,如果衣服买多了,投资自己的比率就变少。

  年收入近千万的喻芝兰则是用Excel制作出她的花钱支出,旁边密密麻麻的字体加上备注,每一分钱该归属到哪里里,她都清清楚楚。

  入门第四课:分清“想要”和“必要”

  看出两者的不同吗?喻芝兰投资在提升自我价值的比重,固定维持在月收入的一七%左右。她与黄敬华的差异,不仅是花钱的纪律,还有让金钱“加值”的渴望。而黄敬华对金钱的态度,可能也是你我的写照。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拥有五百二十亿美元身价,却不愿意花钱买套昂贵的西装,不是他吝啬,而是“穿在我身上看来很廉价,那就没有价值,”他说:“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才是你得到的。”懂得区分它,不盲目被价格所引导,是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钱基因。而这也是有钱人与穷人的差别:能否洞悉自我的欲望。

  “你分得出想要(want)还是必要(need)的差异?”陈琬惠说。

  所谓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觉好,让别人仰慕。所以我买跑车或是名牌皮包。“必要”则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养老金等。

  当你区分出欲望的种类后,还要将自己的欲望排列出优先顺序,才能照著顺序聪明花钱。但很多人连第一个步骤的区分都不会。

  “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后,就知道不要什么。”橙果设计董事长蒋友柏说。出身蒋家,又是从事设计工作,很多人猜想他对名牌一掷千金,其实不然。“我不需要用名牌来证实自己,你以为穿了LV,自己就变成LV吗?”蒋友柏不迷信名牌。

  穿著T恤与卡其休闲裤的他,从口袋里忽然掏出一个小零钱包,跟一些钞票,钞票从一百元到一千元,整齐的夹好。信用卡与提款卡呢?“我没有。”这个习惯,跟元大集团的马家三父子等有钱人一样。

  更特别的是,马家父子口袋里永远都是一叠整齐的新钞。元大金控总经理马维建说,他只要一拿到旧钞,就马上叫秘书拿到银行存起来。“你不觉得看到新钞,会舍不得花掉吗?这是省钱的好方法耶。”

  最后一堂课:养成管理金钱的习惯

  珍惜一百元的力量、有储蓄未来财的概念、区分出欲望的类别后,就要开始计算成本效益,做出抉择,然后“反覆练习”,这是要成为有钱人,最后一个步骤。

  比如说。你现在计画买一辆七十万元的车。但你是否算过,十年下来,停车费、油钱等支出约一百三十五万元。如果你不买车,把钱拿去投资报酬率约一二%的基金,然后以七千元获利搭出租车。十年后,你仍握有七十万元的正资产,还省下停车、养车的心力支出。

  算下来,你为车子付出的机会成本超过两百万元。但人是习惯的动物,多数人嫌计算很烦,而败在“习惯”这一关。然而要牢记:管理金钱的习惯,远比你拥有的钱财数目更重要。

  历任国内各大券商自营部操盘人的杨先生,身价数亿元,现在从事私人代操业务。今年因投资陆股、H股等,大赚二·五倍,正准备搬进天母的新居。每天,他进出股市金额达数千万元,但他大脑里的计算机不止计算著股票涨跌,连生活里的五块、十块,都迅速的被大脑计算机换算。

  他出外洽公演讲,向来都搭公车、捷运,“给我一百元,我可以全台北市凸透透(台语),”他说“开车成本高,加上停车时间,不会比较快。”更重要的是,“走路可以欣赏风景、运动,顺便观察当地房地产行情起伏。”

  要买日常用品,他都到最便宜的全联福利中心,而且“我会算一毫升多少钱,因为每家通路有时候包装不一样,所以要换算比较准。你问我干嘛计较这么多?我就是不喜欢被人当作潘仔(台语:凯子)!”为何不开车到内湖的大型量贩店舒服买东西?“你把油钱算进去,成本更高,而且,你还可能因此买多余的。”要充实自己,“我都不买杂志,都去书店看,有冷气、还有音乐,加上灯光。”他继续说:“像报纸,我都零买,我不订啦,因为每天去买,一个月买三十次,有三十张发票,中一次,一个月报费都省了。”

  杨先生,绝不浪费一块钱,但是,他鼻梁上的眼镜,“三万多啦,这是法国手工做的,眼镜很重要,要耐用,我的手表也五十多万元,因为这是门面。”台风夜,他花二万五千元带妻子去三二行馆住上一晚,这也经过计算,“在国内休假,时间花得少,第二天还可以立刻投入股市。”

  “这是一种态度,连我都会算,难道你的时间成本真的有这么高吗?”杨先生反问。因此,别小看反覆练习的习惯,这会帮助你回避很多冲动型的消费。

  打破心理帐户迷思,千万身价不是梦

  二○○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他揭开了人的心理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秘密。比如说,人为什么会觉得分期付款比较划算?明明这还会增加利息的成本,原来人很容易有心理帐户的迷思,商人等于在人的心理开了很多个心理帐户,让你因为每个帐户要支出的钱不多,而没有防备,做出消费。

  建立起上述观念后,接下来要做的只是花钱前的自我对话。

  如果你要变有钱人,“你必须建立起钱之间的连结感,从认识金钱,到花钱、存钱,最后投资获利,这都是环环相扣,”陈琬惠说。政大企管所系主任别莲蒂教授观察:“人的消费行为也正成M型化发展!”,许多人任由感情主导消费,陷入错误的消费习惯,就会形成“穿名牌衣的年轻人,却吃泡面度日”现象。

  要当穷人,还是有钱人,系于一念之间。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开始决定每天少坐一趟出租车,并且为了三十年后可能创造的一千万元感到欣喜时,属于你的奇迹,也正在发生。

  你,踏入了哪里个消费陷阱?

  你,以为自己是理性消费的,但是你知道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揭开了人的心理如何影响经济的秘密。透过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在《别当正常的傻瓜》一书解读,你可以问自己,到底中过哪里个陷阱。

  ★意外获得一笔奖金,就把这笔钱拿来花掉,犒赏自己 

  你已经中了心理帐户的陷阱

  每个人心中会自然的把钱分成很多帐户,有意外之财的,旅遊的、买菜用的、买屋子用。但其实,钱就是钱,不该因为放在意外之财的帐户里,价值就该被贬低,被轻易花掉。

  ★美国买维他命很便宜、百货公司大减价,先买再说!

  你已经中了交易效用偏误的陷阱

  简单的说,就是贪小便宜,看到维他命与台湾的价格出现差价就大买,但是却忘了评量,这瓶维他命的实际价格对照你自己的需要,到底划不划算?你是否真会吃这些维他命?

  ★买了一件不适合的衣服,下次再买一个腰带来搭配它,看能否让它变得漂亮点。

  你已经陷入沉没成本陷阱

  你只把眼光放在已经付出成本的衣服上,但是你为了这件衣服要去花更多钱补救,最后的搭配还不一定会好看,还赔上了好心情。你不但没有挽回已经沉没的成本,还招致更大的浪费。

  ★买把葱杀价10元很爽,但是买台30,000元电视杀价10元很丢脸?

  你已经陷入了比例偏误的迷思

  一把葱20元杀到10元,你感觉等于打了5折,但是去买台电视要求降到29,990元,折数连1折都不到,根本不够看,但其实,两个实际少的价格都是10块钱。你因为把眼睛放在折扣幅度上,常常会让小钱花得很谨慎,大钱花得很松散。

  ★我的品味与时并进,所以衣服越买越贵!

  你被大脑的适应性效应给牵著走了

  大脑对于物质的适应性很快,当你买下漂亮衣服或是好车后,会立刻适应,所以快乐感不会维持很久。如果你的快乐都是来自于物质,你会很自然的想去买更好、更贵的东西,以得到刺激感。这造成你的一生,都需要追著钱跑。

  ★电视购物有免费7天试用期,那先买来,然后再退货好了!

  你已经陷入原赋效应陷阱

  原赋效应的研究发现,人通常对拥有的东西会赋予高价值,所以不太愿意做决策失去它,也就是说,当货物送到你家后,你再把它退还的机率是很低的。

  ★我总是花很多时间逛街,但衣橱总少一件衣服!

  你已经陷入了选择的吊诡

  商人总会给你很多选择,而控制欲会让你习惯找寻最好的,但却忘记要寻找最适合你的。结果,买回家的洋装很美,但总高高挂在衣橱里,连吊牌都没剪。

  能赚大钱的4个投资习惯 

  第一条:对自己进行投资

  这是最大最大的投资,当然收获也是最为丰盛的。艺不压身,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朋友今年27岁,可是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具有了百万的身价,但是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每一分钱都是具有了智慧和辛劳。而他5年前还是一个穷小子,没有任何的背景,不认识任何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区区几百元,他是如何实现这个突破和超越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无可替代性,也就是说把自身最具有优势的优点无限的发挥,很多时候教育都是要求我们5个指头一般齐,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很多都是这样的中庸的思想来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永远都看到自己的弱点,但是有时不得不说弱点是天性的。

  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即使花费了10年的时间,收获的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语言能力,很难成为一个演说家,如果不在意自己的短处,也许反而成为了哲学家,句句经典,字字珠玑,哈哈。如果真的是五个指头都一样了,人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特质,也就成为了最最普通的没有任何长处泯然于众人矣!

  所以他最重大的突破就是把自己的长处发展到极限,选择了最适合他的优点的职业,同时,不断的提高和超越,尽管不是非常地在意文凭和证书,但是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的证书和文凭,几乎都囊括了,对了,这里特别的提一句,就是英语的能力,他的英语不是很好,所以去新东方,但是他在新东方的收获不仅仅是语音语调,而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劝说其他的朋友去听听新东方,要接受老师的不同的思路,发现新东方成功的经验,看看前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达到脑力的碰撞,产生新的智慧的火花。金钱很多时候是要服务于人的,教育投资真的是最重大的投资,如果时间紧急的话,可以去上新东方的外教课程,1对4的讲解,小组教育每个小时100元的投入,肯定让你的头脑非常的清晰,能够最快的让你进入语言环境,最快地实现口语的突破。

  我对他的口头禅感触很深:我们最开始都是用时间换金钱,但是最关键的时候我们要用金钱换时间。能够节约时间的方法一定要用到极致。所有的活动和安排几乎都要经过统筹方法进行,因为时间是有机会成本的,就像最广为人知的如果比尔盖兹掉了2000块钱,是否去捡,尽管这几乎是个笑话,但是就算是普通人也是有时间价值的,比如说每个月的工资是10000,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是454元,每个小时57块钱,如果需要花费10分钟从工行(601398,股吧)的网点取款,就不如花两块钱的手续费从你身边最近的银行取款。最好用网上银行,把所有浪费时间的水费电费等等统统的自动转账,很多人都以为上班的是老板的时间,自己偷偷的浪费一点好像还赚到了,很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

  其实不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着想,老板承担了经营的风险,为你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你只要贡献你的时间,只要用心去做去感受,你得到的是将要伴随你一辈子的经验,当然如果真的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的经验估计不值一文,很多时候就是在非常努力的工作中才能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发现并积累自己的独门绝技。有时候在工作的打拼中会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认真的人是最可爱的,具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人的力量,这些人脉和支持对于你未来的成就将会起到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力。我曾对他的2005年的开销作了一个系统的统计,在有关学习的投入中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包括各种国外资格证书的考试费用,学驾照,练习口语,等等。

  第二条:一定要在买房还是买车这样巨大的投资面前冷静而清醒

  他买房了,不过因为下定决心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现在房产增值比较多,差不多到了60%,不过因为是自住,就算是增值也不可能变现,所以就不算入个人的资产。在这里提醒有贷款朋友一句,如果你有时间的花最好花费2分钟的时间用一下提前还贷的公式测算一下,迷惑一下:提前还贷1万元居然节省1万1千元的利息?如果你的投资渠道局限在银行存款或者是其他的没有达到5%的投资收益的渠道的话,你最为现实的最好的投资渠道就是提前还贷。

  到现在为止,他还是坚持一定不买车的计划没有动摇,一方面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宁愿在出租车上小憩,或者构思一个新的计划,或者什么都不想让脑袋空白休息休息,也不愿意一边开着车,一边看着北京车窗外密密麻麻的堵车场景着急上火,哈,这里顺便补充一句,北京的堵车一天就一次,从早堵到晚。而且笔者非常多的朋友都因为开车所以脾气变得很急躁,就算是公认的淑女开了车也马上变成了野蛮女友。再说了,现在满大街都是刚刚出道的马路杀手,而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有5年以上的驾驶经验,而且再也不用考虑修车,洗车,交养路费等等琐事。所以,要么就是把自己定义为免费的司机,要么就让自己的经济条件进一步的好转到可以配备专门的司机。当然对开车痴迷爱好的人除外。

  第三条:培养自己的运动爱好

  很多时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就是因为年轻所以很容易就忽略,所以基本上每周都要进行2-3小时的运动,运动的方式方法不限,最好是羽毛球或者足球之类的,运动量刚刚好,出出汗,发泄一下心里的压抑,同时还可以有很多的朋友相伴,在运动中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就营造了一个积极拚搏向上的环境。个人不鼓励麻将这样的运动方式,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很容易造成颈椎问题,而且在输赢之间过分激动,容易引起心脏和血压问题,如果是与客户一起玩麻将,要赢的恰到好处,输得不显山不露水,实在是一门过分高深的学问,实践起来会让人心力憔悴。对麻将和赌博有特殊爱好和天赋的人已经超脱了鄙人讨论之列。之所以把运动列入理财之说,是因为突然发现原来运动也是奢侈的,如果到体育场馆运动的话,再加上朋友聚餐,几乎是1000元左右/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让运动变成下班以后骑车或者散步回家,还可以节约路费。

  第四条:家人,家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家庭和谐才能够义无反顾的为事业拼搏,就算是最精明的人也一定不要算计家人,算计在家人之间就是双刃剑,因为是最亲近的人所以伤的最深。在家人之间,难得糊涂是最好的良方,很多时候想想,你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原动力不就是使家人幸福吗,所以,在家人之间一定要分享为上,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和悲伤,学会一起去面对,一份快乐分享以后就是两份快乐,一份悲伤分担以后就是半分悲伤。有条件的话,每年组织一次到两次旅游,或者就纯粹的度假,让心灵放轻松。

  父母年龄大了,能够和父母在一起共享天伦的时间其实很有限,最多也就是20年了,在人生中也就是短短的一瞬间,曾经有个朋友感叹,父母之情只是今生没有来世,我们这一辈子欠得最多的就是父母养育之恩,所以能够参与到家庭之乐,一定不要轻易的让“忙,没有时间”堵上父母子女的心。父母之乐,孩子之欢,有时就是你的10分钟的时间,拍拍老爸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发,也许你会突然感叹,原来老爸不如你想象中的高大魁梧,已经在这几十年间被岁月压弯了腰,单薄的身躯还依然给你撑起家里一片蓝天,孩子也不再是刚刚出生的时候抱着的小小的人儿,也学会了开始笑对人生。在理财这里提到的原因就是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平时买点小礼物,或者到你们向往已久的地方充充电,给自己心灵一个支点,让渺小得我们也重新拥有翘起地球的信念。

  理财的路是一步一步的,给自己设定好目标,然后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达到了每个小的目标奖励自己奖励家人,理财其实就是做人,发现最优秀的自己,拥有最真心的朋友,背靠着最和谐的家庭,你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东山脚下

  • 精华:0帖
  • 求助:13帖
  • 帖子:28帖 | 123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15
  • 注册:2012年4月06日
发表于:2012-04-28 20:03:07
4楼

这个是在理财周刊上看到的,也讲的非常好,拿来跟大家分享!! 

钱是存出来的

  文本刊记者张安立

  大卫·巴哈是全美首席理财大师,在谈到“幸福”时,他认为重点在于三点:

  第一, 你想当什么人?

  第二, 你想做什么事?

  第三, 你想拥有什么?

  财富无疑是很多人所渴望的,当上有钱人,买豪宅、开豪车、周游世界……梦想清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离不开钱。可在许多普通工薪收入者眼中,这些梦想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即便他们一辈子辛苦打拼,都无法变得富有。

  不过,在巴哈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当他还是一个典型的高薪“月光族”时,巴哈遇到了吉姆夫妇。拿着不怎么丰厚的工资,却坐拥200万美元净资产,不靠继承,没有中过彩票,吉姆夫妇的每一元资产都是靠“存钱”攒下的。这让巴哈意识到,钱真的可以存下来。

  “先存再花”的理念改变命运

  巴菲特曾说过,“开始存钱并及早投资,是最值得养成的好习惯”。在吉姆夫妇身上,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巴哈遇到吉姆夫妇时,他们才50岁出头,尽管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但两人的净资产已达到200万美元,光是股息、利息、足金,就足够他们提前退休的了。通过了解后巴哈发现,原来吉姆夫妇所遵循的法则就是“先存再花”。

  与很多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不同,吉姆夫妇总是会在刚拿到收入时,就自动提出一部分转到专项账户中进行储蓄、投资。起初收入较低时,比例较低只有4%,后来随着收入增加,这一提取比例也上升到了15%。他们的专项账户也从投资共同基金拓展到了房产账户、退休账户等等。

  “看不到的钱就花不掉。”正是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吉姆夫妇才渐渐成了有钱人。

  这种先存钱再花钱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例如,KTV唱歌、几顿美食、逛街淘点小东西,都是不太奢侈的享受,但它们却能令你手中的百元大钞消失不见。而若到手的薪水先被拿走一部分用于储蓄,那么剩下可供支配的自然变得有限,这时候,再大手大脚的消费者想必也得精打细算起来吧。

  积少成多不是梦

  “依靠存钱真的能从普通工薪族跻身富人行列吗”?“月复一月的积累真的能换来可喜成绩吗”?如果你还对吉姆夫妇的致富之路有所疑问,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

  假设你每月的收入为5000元,拿出其中的20%也就是1000元进行储蓄,那么按年利率3.5%计算,存上5年,你的存款金额就能达到65000多元。要是每月存入2000元,5年就能突破13万元!

  看到了吗?攒下人生第一桶金并没有那么难,钱真的可以存出来!

  不过,在物价快速上涨的时代,你可能会说,这样的存款利率还敌不过通胀率,钱不是越存越少了吗?

  的确,在计算存款实际增值时,我们需要将通胀率考虑在内。也正因为这样,传统的储蓄方式如银行存款等,一般只适用于存钱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从“无产阶级”迈向“低产阶级”的过程。当你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后,采用更灵活、收益效果更佳的投资工具才是更好的选择。

  在选择投资工具时,一般有几个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便于操作。若存钱过程太过复杂,相信很难有人能长期坚持,而智能化的存钱工具才是省心省力的选择。

  其次是这一工具必须具有一定强制性,如定期定投。只要把认购日期定在工资入账后几天,就能确保资金成功转出。

  第三是具有波动性。波动较大的产品往往能让投资者收益更多。因为定期定额的购买方式平摊了成本,而大幅的波动能给予投资者较大的获利空间,反之波动较小的产品虽然够稳,但可能与银行存款类似,不具有收益上的优势。现在,除了基金定投外,黄金、投连险都可以分期买入,这些产品的波动性都较好。

  此外,中途不易赎回的产品对定力不足的储蓄者来说更合适。比如当你选择期缴投连险,那么一旦开始就要长期坚持,因为产品本身设有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手续费等,短期退保的成本会很高。

  当然,有高收益可能就有高风险,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投资品种,你最好先了解,或是敬而远之,或是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再做选择,否则,很难保证你的钱不会越存越少。

  走向目标的第一步

  排斥存钱的人往往认为——“存钱会令生活品质降低”。而这个问题的关键似乎又回到了巴哈对于幸福的提问。

  当你的幸福仅仅来自看一场演唱会、做一次舒服的<此处内容被屏蔽>、或是买下一个名牌包,那么存钱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大。因为这些目标是你唾手可得的,花钱本身换来了你最大的满足,而存钱却会降低幸福感。

  但要是你所期望的是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不愁医疗费、不愁养老金,还能时不时地到世界各地度假旅行,那么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存钱是走向目标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尽管在此过程中你的消费能力可能有所降低,但只要离目标越来越近,成就感、幸福感自然就会产生。

  可以说,追求不同,选择的生活方式就会不同,所树立的财富观念也会不同,最终的结果必然迥异。夏雨与林雪是同行姐妹,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对财富的不同理念,让她们的资产在工作7年后,有了近百倍的差距。

  一条起跑线,7年资产相差100

  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夏雨进入公关公司工作,短短7年时间,她已经拥有了近200万元资产,其中包括市值近100万元的房产。而与她同时大学毕业的林雪也在公关公司任职,虽是同行姐妹,可她除了账户上仅有的2万多元积蓄外,再没有其他资产。

  是什么让两个人的财富天差地别?是工作收入还是家庭背景?全都非也。这样的区别仅仅因为一个会存钱、知道如何有目标地存钱,而另一个则更愿意在没有压力、想到哪做到哪的生活中走下去。

  如果是你,更愿意成为谁呢?

  不同成长环境,换来不同财富理念

  对夏雨来说,钱是重要的。从小家境一般的她在10岁时就学会怎么挣零花钱,“用田里挖来的蚯蚓吊龙虾,再拔了芦苇到菜场烤了龙虾卖,这样一天可以挣3元拿来买冷饮吃”。再大一点,她利用寒暑假给五金厂拧螺丝,“拧一个是1分钱,一个假期可以赚十多块钱,能够买些可爱的文具用品”。与同龄人相比,夏雨早早体会了赚钱的乐趣。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她很早就明白,愿望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终于到了读大学的年纪,勤工俭学撑起了夏雨的生活费。大一刚开学不久,她就接连报名参加了家教部、电视台、杂志等多份兼职。“家教一周接2份,每份2次,每次2小时。”夏雨说,按每2小时35元的课时费计算,一周的收入就有140元,加上电视台、杂志的勤工俭学收入近500元,每月的生活开销完全不成问题。不过那时候,她赚钱的目的还只是为了花钱。直到夏雨为家里买下第一台彩电,她才真正体会到存钱的魅力。

  2004年3月,临近大学毕业的夏雨在公关公司实习,收入3000元,她开始考虑为家里换上彩电。“为了买那台彩电,我有3个月的时间省吃俭用,除了房租外,别的能省则省,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就跑去银行查账户里多了多少钱。”夏雨说,看着账户金额一点点变多,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3个月后,家里终于买上了第一台彩电,那一刻父母脸上的笑容和骄傲令她至今难忘。后来,夏雨又通过存钱为家里买了冰箱、空调。存钱带给她的,不仅是最终的成就感,更成了享受的过程。

  2004年7月,正式从学校毕业的夏雨顺利留在公关公司工作,月收入上升到6000元,而且在工资基础上还有特别奖金。那时候的她已经树立起自己第一条财富理念:“初期财富靠积累。”夏雨把第一个长期目标定在20万元。

  与夏雨相比,林雪的成长道路可谓丰衣足食。家庭条件较好的她似乎从未为吃穿犯过愁。在她的印象中,总是常常有好看的裙子、鞋子。“小时候父母总会给我零花钱,小学的时候每周5元、10元,初中更多点,主要是给我每天放学买零食、买文具用的”。而稍贵些的东西,只要林雪想要,父母几乎都会满足。

  从小成绩优异的林雪顺利考上大学后,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加上父母给的生活费,她在大学的生活过得很是宽裕。

  “钱的作用不就是让生活更好吗?存钱只会苦了自己,还不如花钱来得开心。”林雪一直这样觉得。所以当她大学毕业进入公关公司后,当她的收入同样有6000元时,她想到的并不是存钱,而是如何花钱享受生活。加上父母都有较好的收入和退休保障,林雪并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说,正是从小不同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给了夏雨和林雪完全不同的财富理念。

  工作前3年,存款差距已经不小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近3年时间里,我每月的所有花销基本只动用特别奖金。换句话说,就是6000元的工资还有年终奖金能全部存下。”夏雪描述工作前3年的存钱经历。那时候的她,过着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拮据”日子。

  “可以不打车的就坐公交、地铁,可以不坐车的就走路,可以不打电话的就发短信、发邮件,可以不下馆子的就自己买菜做饭吃,买鞋子从来不看100元以上的,有可以穿的衣服就不买新的”。夏雪对自己“吝啬”到了极点。有一次,公司活动的地点在上海古北地区,而夏雨租住在浦东张江。活动上午8点开始,她就6点起床,换了3辆公交,足足花了2个小时赶到现场。

  或许这样的省钱方法在很多人眼中近乎“折磨”,但夏雨却很是享受,因为她账户上的数字正一点点增长起来。在短短3年时间里,夏雨银行账户的存款从四位数变成五位数,又从五位数变成六位数。“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每一分钱都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我常常会时不时地看一看余额,激励自己继续存钱”。2006年底,夏雨换了一次工作,跳槽升职后的她年收入可达20万元。2007年4月,夏雨的账户存款已达到了23万元,存20万元的目标顺利实现。

  与夏雨相比,林雪对自己可没那么“吝啬”。该吃的吃、该买的买,甚至连她自己都不明白,每月的收入是如何被消耗掉的。“反正除了每月给家里2000元的贴补外,我身边基本没什么存款。”偶尔信用卡里欠费较高时,她还不得不向父母申请“援助”。

  就这样3年之后,林雪的积蓄只有2万多元,而且还是父母用每月2000元的贴补替她存下的。

  仅仅3年时间,夏雨与林雪的资产差距已有20万元,而理念的不同似乎注定了她们在财富道路上越离越远。

  买房之后,差距越来越大

  2007年中旬,夏雨买房了。

  买房的原因,一是租约到期,已经多次搬家的她不想再那么折腾;二是她发现了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想到父母身体都很健康,养老金并不急用,她决定先买房。

  “大房子当然是买不起的,我就找了一间40平方米的小房子”。最终,在亲友的赞助下,房子以36.8万元到手,没向银行贷款。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夏雨就把欠款连本带利全部还清了。现在,这套不起眼的小房子市值近100万元。

  而林雪至今与父母同住,名下并无房产。

  投资与否,存款速度大不同

  还清借款后,夏雨的存款所剩无几,她又要重新存款了。不过此时,收入大幅上升的她认真审视了存款方法。“当时我为很多金融机构服务,会接触不少业内人士,耳濡目染下,也就有了投资的意识”。夏雨意识到,靠收入结余存银行有些“慢”,只有投资才能让资产连滚翻,她把这称为“后期财富靠投资”。

  夏雨选择了股票。

  与很多只听消息跟风的股民不同,夏雨自学研究K线图,随着理论知识的积累,她分批把收入结余投入股市。在2007年底至2011年底的4年间,她的收益达到了20万元。加上存款部分,全部金融资产累计突破100万元。

  而就在夏雨坐着财富电梯一路上行之时,林雪还生活在她原本的状态中。不变的工作、不变的收入、不变的花销,还有不怎么变动的账户余额。

  林雪很少参与投资,“股票、基金都风险太大,投资的钱万一打了水漂,还不如自己花掉”。在她看来,与其为了不确定的收益冒风险,不如实实在在地过舒服日子。

  也就在这样完全不同的理念下,7年时间令她们一个成了坐拥200万元资产的“小富婆”,另一个则是没房、没钱的“无产阶级”,财富差距竟有上百倍。

  现在,懂得财务规划的夏雨又总结了第三条财富理念——“尽力赚、量力花”。在投资股票的几年中,她开始把生活的重心从尽力省钱、攒钱,逐步过渡为适度消费。

  “我会把收入的20%用于消费,20%进行定存或购买短期理财产品,60%投入股市”。在夏雨看来,只有把收入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防范风险、未雨绸缪,为父母和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而看着夏雨一点点在财富道路上前进,林雪也曾无数次地想要存钱,不过,或许是意志力的缺乏,亦或是动力不足,她总是半途而废,账户上的数字上上下下就是没多大突破。

  如今的你,更像夏雨还是林雪?又更愿意成为她们中的哪一个呢?儿时,父母都会为我们准备一只储蓄罐,平时零碎的硬币、零钞积攒起来,便是我们人生中第一堂存钱课。现在,我们的“储蓄罐”越来越聪明,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智能转存用好“小钱”

  要想实现聚沙成塔,第一招就要善用各种各样的“智能转存”功能,把小额资金及时转化为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让我们的储蓄池里永不枯竭。

  定时转存,活期变定期

  浦发、民生、招行、交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卡都具有这一功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张银行卡内设有了多个账户,活期账户和多个不同期限的定期储蓄账户。按照客户的需要,持卡人可以预先在银行柜台上设立一定的资金“触发点”,超过触发点的活期存款,银行系统就会帮你自动搬家,挪到指定的定期储蓄账户上,从而为卡上的现金获得了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

  在这种定、活期存款约定转存的管理中,一般会有两种模式。一种以浦发东方卡为代表,设定好活期存款账户的资金额度,比如设为1000元,那么当你卡内的活期存款高于1000元,银行就会自动地把多出来的资金转到你事先指定的定期存款账户上(3个月、半年、1年等)。还有一种正好相反,设定好定期存款的数额,其余的资金则划转到活期账户里来,民生卡的“钱生钱理财”就属于这一类型。

  如果需要动用资金,也没有问题。银行卡会逆向实时地把你存入定期储蓄账户的资金再搬出来,保证你的资金调度。当然这部分资金如果还没有存足期,就只能按活期储蓄来记息了,定期账户上的剩余资金则可以继续享受定期存款的收益。民生卡还有一种功能,当你在商户消费时,消费金额超过了活期账户的余额,民生卡还可以将你的资金从定期账户中调度出来供消费之用。如果你能在当日就将不足的活期账户余额补足,银行还可以大度地不计较定期账户调度出来的资金的利息损失。

  智能约定,零钱变投资

  货币市场基金和短债基金也是很好的资金管理工具,它们的流通性强,收益率可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媲美,而且采用了逐日计提收益的办法,申购、赎回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费用支出。因此,在高阶版的约定转存功能中,也把此类型的基金当作了新的转存对象。

  其中,招行的“溢财通”平台采用了与招商基金的合作。你只要在招行开通“溢财通”功能,并进行约定转存的设定,高于设定金额的资金就可以自动转成招商现金增值基金。比如,设定5000元为账户保留最低现金余额,开通“溢财通”后,招行系统将每天检查账户余额,若日终处理时账户余额高于客户设定的5000元保留余额,高出的资金就自动溢出申购招商现金增值基金,这样多出的资金就可以享受到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

  工行的“利添利”账户也有类似的功能。在已经推出的产品线中,你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闲置资金以约定转存的方式投资于工银瑞信、华安、南方、诺安、广发、中银、建信、博时多家基金公司的9只货币市场和短债基金产品。“利添利”账户还可以确定自动申购的上限水平和自动赎回的下限水平。当你指定某只基金“利添利”账户后,当该账户的存款余额超过事先确定的上限水平时,超过部分金额自动转入基金交易账户,自动进行基金申购;当该账户活期存款余额低于下限水平时,自动发起基金赎回申请,使该账户的余额回复到上限水平。这样,既保证了你的活期账户中留有足够的余额,又可以让闲置资金获得更高的理财收益。

  定期定额贵在坚持

  自然不能不提的还有“定期定额”投资。定投的本质是一种固定的持续投入机制,不仅能够起到均化投资的成本,减少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在存钱的过程中,它的强制性机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定投基金是我们最常见的品种,除此之外,黄金、投连险都可以用定投的方式来进行投资。

  首选波动较大的产品

  一般来说,波动越大的基金越适合定期定额投资方法。像股票型基金和积极配置型基金,尤其是比较激进的基金,此外指数型基金也可以作为投资者定投的一种选择。

  在定投的设置中,需要关注的是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定投的资金。定投资金量既与我们的收入、结余能力相关,也要与我们的未来理财目标相结合。通常理财师会建议投资者为自己的一些理财目标,如养老、子女教育、买房等设立单独的定投账户,结合投资的时间来确定每个定投周期投入的资金。

  二是定投目标的选择。定投的基金数目应结合组合中基金的数目而定。如果基金的投资方式结合定期定额投资与一次性投资,定投的基金数目一般不宜过多,3到5只是最适中的。

  三是定投周期的确定。大部分工薪族适用的是以月作为投资周期,将收入中的一部分直接转入到当期的投资账户中。如果你的收入周期较长,也可以设定为按双月、按季度等等。

  在定投的基础上,基金公司和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定投”计划,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对于定投的周期、资金额进行相应幅度的调整,较之简单固定的定投计划来说,让定投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智能。

  用好货币基金“钱袋子”

  货币基金的定投主要功能不在于平滑投资成本,而是把货币基金当成一个“钱袋子”,不仅能大力发挥存钱的作用,还可成为投资转换的利器。

  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按日累计。目前货币市场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在3.6%左右,比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还要高;而且货币市场基金的购入门槛较低,1000元以上就可进行申购,更加适合闲余资金的管理。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不仅能够起到“钱袋子”的作用,还是个高收益的“钱袋子”。

  往“钱袋子”里存钱有两种方式,一是定期存钱,定期充值“钱袋子”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起强制储蓄的机制,帮助资金获得更多的收益。比如你可以将工资日的第二天设定为定期充值的扣款日,设定扣款的金额,这样工资账户上的资金就可以自动进入“钱袋子”了。第二种方式是自主充值,像马上就要迎来农历新年,不少公司的年终奖即将发放到位,很多人对于年终奖的用法还没有明确的想法,暂时充值到“钱袋子”中就可以为资金找到临时的管理途径。

  同时,货币基金还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投资平台,使我们的存钱计划效率更高,收益更丰。

  很多基金都开通了“智能定投”和“智能赎回”的功能,钱袋子在其中就类似于一个蓄水池。你可以按照指定的指数点位,如上证指数,确定是否购入或是赎回股票型基金,而在不同的点位基金定投、赎回的金额也会相应有所不同。如果把“钱袋子”与这些功能进行组合,当指数走高时,可降低定投的份额,资金就停留在“钱袋子”中获得低风险的收益;当指数走低时,定投比例加大,资金可以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智能赎回也是同样的道理。

  定投黄金积存

  事实上,可供定投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黄金也是其中的一种。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黄金市场上震荡加剧。为规避金价大起大落带来的价格风险,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部署投资计划的方式逐步买入。

  比如,工行贵金属中心的“如意金”积存计划(Gold Accumulation Plan)。与一次性投资黄金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如意金”积存计划也是运用按期投入的方式,投资者可以按期进行黄金的投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缓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另外,这种积存计划的起点金额小,每个月从投资200元起步,对于资金量有限的投资者来说,分笔购入的方式既起到了分散投资的作用,又不会对其他的财务投资计划产生影响。

  就和基金定投中的“微笑曲线”一样,只有在震荡市中,“积存金”才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获益。因此“积存金”计划也为投资者灵活操作提供了可能。你可以通过网银随时更改、中止或是启动自己的“积存金”计划,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黄金投资者来说,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拥有更灵活的操作空间,使黄金积存更超值。

  期缴投连险

  与传统的寿险产品相比,投连险的保费分作了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两个部分,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会按照产品中所规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而在投连险产品中,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多种的期缴方式来取代单一的趸缴方式。也就是说,投资者也可以以定投的方式来进行投连险的投资。即使用期交的方式来缴纳保费,尤其是在股市震荡的环境中,期缴投连险的产品也不断出新。期缴投连险的概念与基金的定投极为类似。期缴可以选择月缴、季缴、半年缴、年缴等,通过不同时间点入场,由此拉平成本,也可避免高进低出的风险。

  与单纯投资于基金产品相比,投连险最大的优势显然在于它所提供的保障功能。事实上,在投连险产品中,由于风险保费的收取采用自然费率的方式,比定期寿险的费率还要低。因此,投资者可以将省出的风险保费投入投资账户,从而用于投资,在长期内获得更佳的收益。

  由于投连产品与投资市场的相关性较大,波动性也比较强。因此定期定额的期缴方式,同样可以发挥出平均成本的作用,降低投资账户中所产生的风险。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开设有投连险定投的功能,可以选择按月、按季度、按半年或是按年的缴费方式。

  因此,如果家庭保障覆盖不全面,投资者倒不妨可以考虑一下,在你的定投计划中增加一些投连险产品。即便都是有志于存钱者,收效也可能大不同。“为什么有人就能存下钱,有人却总存不了钱”?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正视存钱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三个陷阱。

  陷阱1:等收入增加了再存钱不迟

  避让之策:养成存钱习惯,零钱积少也成多

  “收入就那么点,怎么存钱啊”?

  “我不是不存钱,是没钱可存啊”!

  “等我涨工资了再开始存钱吧”。

  这样的想法是否经常在你脑海中回荡?它们是否成了阻碍你存钱的最大障碍呢?

  要想存钱,你必须马上制止这样的想法!因为当消费一旦成为习惯,薪水增加的同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要想存钱,根本是白日做梦!

  收入3000元时,你对服装、交通工具、用餐地点的要求可能很低,淘小店便宜货、坐公车地铁上班、在家门口的小店填饱肚子……对你而言,这些都不算“委屈”。可当收入上升到3万元时,平心而论,又有多少人还会乐于穿几十元的衣服、每天挤公车地铁上下班、到卫生条件都不让人放心的小馆子里吃饭呢?或许那时候,你想做的是买名牌服饰、开轿车上下班、出入高级场所用餐等等,就连旅行也不再甘心“自虐游”,而会追求奢华游吧。

  于是,尽管收入成倍增长,可消费也不断上升,自然很难变得富有。

普渡众生

  • 精华:2帖
  • 求助:1帖
  • 帖子:52帖 | 671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1131
  • 注册:2006年1月05日
发表于:2012-04-28 21:45:36
5楼

不买房子,因为担心成为房奴

不用信用卡,那是怕成为卡奴

没有选择创业,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把钱存到银行,无奈不断的贬值

Smile-王者之师

  • [管理员]
  • 精华:138帖
  • 求助:51帖
  • 帖子:3586帖 | 22532回
  • 年度积分:900
  • 历史总积分:151691
  • 注册:2006年8月04日
发表于:2012-04-28 23:06:37
6楼
引用 普渡众生 的回复内容:不买房子,因为担心成为房奴不用信用卡,那是怕成为卡奴没有选择创业,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把钱存到银行,无奈不断的贬值



lingcuipi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5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835
  • 注册:2012年3月19日
发表于:2012-04-30 11:15:59
7楼
不善理财,也因没财可理。很认同 普渡众生 的观点

林永

  • 精华:3帖
  • 求助:1帖
  • 帖子:30帖 | 144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377
  • 注册:2007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12-05-01 15:49:51
8楼
成功的人总是少数,会理财的人也不会多!

狼牙精神

  • 精华:6帖
  • 求助:5帖
  • 帖子:469帖 | 5379回
  • 年度积分:3
  • 历史总积分:62964
  • 注册:2020年3月27日
发表于:2012-05-02 14:35:02
9楼

我现在车、房都有了,现在是将日常开支和孩子的学费预留出来,剩下的全部存银行。

我现在对银行的理财方案一点都不感兴趣,总感觉有点不靠谱。

刘阳和

  • 精华:18帖
  • 求助:23帖
  • 帖子:3191帖 | 14497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1360
  • 注册:2010年8月14日
发表于:2012-05-02 14:52:50
10楼
理财谈不上,全部交给老婆,不问事。

阿水--王者之师

  • 精华:31帖
  • 求助:399帖
  • 帖子:1801帖 | 22295回
  • 年度积分:2
  • 历史总积分:98539
  • 注册:2007年3月22日
发表于:2012-05-02 16:06:21
11楼

不善理财,也因没财可理。很认同 普渡众生 的观点!

   股票动荡太大,不敢;基金风险小,可也有风险;别的银行理财基数在 5W 起走,又不够多。最后想了想抽点货币基金,不限基数,带较稳,就是利率少点,但比银行多!

水中鱼 --王者之师

  • 精华:43帖
  • 求助:4帖
  • 帖子:324帖 | 380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038
  • 注册:2011年11月10日
发表于:2012-05-11 11:32:22
12楼

理财是一门学问,对这方面了解甚少。以前认为其中主要方面是自己没什么财产,但又感觉我这个理由是在欺骗自己,终于发现真正的原因应该还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引导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学会理财了,即使目前手上没有什么财产,不久以后,会小财生大财。

零下二度

  • 精华:1帖
  • 求助:11帖
  • 帖子:540帖 | 6056回
  • 年度积分:1
  • 历史总积分:24399
  • 注册:2011年5月08日
发表于:2012-05-12 10:17:09
13楼
现在有很多理财专家都会有很多种理财的技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理财方法就是知道哪些钱该用,哪些钱不该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这样就可以了。比较有时候有的人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事情不是能跟着我们想象走,比较我们不是先知,所以只要用好每一分钱就是很好的理财了   

zyongzi1984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52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475
  • 注册:2008年5月06日
发表于:2012-05-12 10:18:59
14楼

都没得个财,咋哩的                                        

王者之师--djgyy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帖 | 121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341
  • 注册:2020年6月23日
发表于:2012-05-13 22:20:09
15楼
月光族,没财可以理呀

月子欧元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78帖 | 145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257
  • 注册:2012年3月02日
发表于:2012-05-13 23:28:42
16楼

我是月光光,还好没结婚

 

EBN战略军团-ww19830217

  • 精华:0帖
  • 求助:6帖
  • 帖子:44帖 | 44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636
  • 注册:2006年12月16日
发表于:2012-05-16 10:57:43
17楼
首先要理解理财的概念,打钱大理财,小钱小理财,比如说现在还是单身,要考虑怎么每个月留下一部分钱,因为这个钱可能是以后投资或者学习、结婚、工作时需要用到,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都是月光族,所以强制性的理财很有用;有家庭的人就不一样,必须做好理财,有些有房贷、车贷等等压力,没有很好的理财概念,哪天银行就要上门了,另外还有家庭的生活压力,当然理好财还需要多赚钱,如果没有钱去理,那就谈不上理财。

Smile-王者之师

  • [管理员]
  • 精华:138帖
  • 求助:51帖
  • 帖子:3586帖 | 22532回
  • 年度积分:900
  • 历史总积分:151691
  • 注册:2006年8月04日
发表于:2012-05-22 12:33:26
18楼

最优回帖奖励10MP(可消费),空缺

5个精彩回帖,分别奖励100积分、  东山脚下、东山脚下

50积分、     ww19830217EBN战略军团-

25积分、         a332329107、零下一度

15积分、平振鹏、普渡众生

10积分、qsm78、阿水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