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集体预增 点击:120 | 回复:0



蕊盛蕊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7帖 | 2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3
  • 注册:2008年7月07日
发表于:2008-07-16 12:57:31
楼主
年初不少券商、基金对银行业绩抱悲观心理,现在看来有些观点是片面了。”一家银行高管昨日对记者表示,从已经发布的9家银行预增公告看,银行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已是板上钉钉,这与年初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预测大相径庭。

招行高速业绩错遭看淡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前,这位人士所在的招商银行也已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招商银行上半年业绩增长在100%以上。“不少分析师对我们能实现这一业绩增幅不解,而实际上,银行业在宏观经济高位运行状态下保持了业绩高速增长。”招商银行董秘办人士说。

这一业绩超出不少机构的预测,“我们的确对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如何实现业绩高增长很感兴趣。此前我们对银行业绩增长存在一些担忧。”一家证券公司银行业分析师说,因为他们认为紧缩调控政策下的信贷控制以及资产风险会影响业绩增长。考虑到这些因素,在今年初的报告中,分析师对银行板块普遍持谨慎态度。

在半年报预增公告陆续发布后,接受采访的分析师承认“这些担忧因素在半年报中没有体现。”

利率是影响银行业绩的最大因素之一,招商银行董秘办人士分析,信贷控制影响了放贷总量,但资金利率随之提高,“今年的7天回购利率比去年提高了约67个基点”,他认为仅此一项就足以弥补信贷控制的影响。

贷款利率也同样如此。央行此前发布数据显示,去年4月与今年一季度,股份制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区间提高了20多点,上浮也提高了8个多点。这些市场变化使得银行利息收入并没有减少。

中间业务收入也同样如此。招商银行人士介绍,去年基金代销收入16亿,今年该业务有所萎缩,但中间业务已经完成多元产品布局,上半年POS机消费、信用卡业务、结算、保险代理、理财产品等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保险代销规模超越了去年全年总量,理财产品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多元业务结构带来了业绩总体的稳定性。最终的结果是,招行中间业务收入和总体利润一样保持了100%的增速。“银行已经不是过去单一依靠贷款利息的局面了。”招商银行董秘办人士乐观地说。

宏观影响研判分歧

业绩高速增长并非招商银行一家。从已经发布的预增信息看,银行板块上半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已没有悬念: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预增100%、深发展净利润同比增长85%-95%、浦发银行增长140%、中信银行同比增长150%以上、民生银行预增110%以上、兴业银行预增70%以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宣布业绩同比增幅在50%以上,宁波银行作为率先披露的城商行,也交出了同比增长85%-90%的成绩单。那么,究竟是国内银行真的增强了盈利能力,还是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尚未显现?

分析师仍然心有怀疑,“银行是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周期性行业,在宏观经济趋缓、外围金融动荡加剧情况下,基金等投资机构必然看淡银行股未来盈利。”一位证券公司研究员分析说。

6月23日深发展率先披露预增公告后,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深发展作风激进,并不具备代表性。”他坚持认为,宏观变化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目前还没有显现。

招商银行人士认为,宏观经济变化冲击银行盈利的观点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则似是而非。以信贷控制为例,利率和总量的变化说明市场不是单向变化的。

银河证券分析师张曦观点与此类似。年初她就预测银行业绩不会下滑,“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机构认为银行盈利会下降,也不知道那些悲观预期是从那里来的。”张曦分析说,国内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仍保持在高位,并未受到宏观调控太大冲击,因此,尽管存款在6月份有回流增加趋势,但银行能够完成传导。

招商银行董秘办人士承认,过去两年银行超高速业绩增长的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可持续速度。但他强调,出于国内宏观经济高位运行的基本判断,回归正常增长后,银行仍可保持持续高速盈利能力,相较目前超调的股价,银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理论辩论上双方仍僵持不下,但在结果上银行已经略胜一筹。

在超预期业绩发布后,不少机构已经调整了对银行股的评级,招商银行等银行股重新被列入了乐观推荐行列。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