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6-22 10:00:50
楼主
由政府官员发表言论来“托市”,虽然对受伤的投资者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但从救市的角度来看,这种言论“托市”有百害而无一利,是政策救市中的一种“打白条”行为。
本周的股市在低位出现大幅震荡的走势。周三股指大涨146点,让近期疲软的市场感受了一番牛气;但周四股指又暴跌192点,更让投资者看到了黑熊的猖獗;周五股指盘中又大涨168点,股民们来回坐“过山车”。
市场如此走势是与市场的消息面相对应的。虽然本周市场并没有盼来管理层救市的措施出来,但股市的消息面却并不平静。如6月18日这一天,有三一集团承诺继续将所持三一重工解禁股锁定两年;还有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现任顾问李德水的署名文章 《中国的股票市场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出台,这篇文章的内容明显有“托市”的嫌疑;加上6月16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两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与网友的在线交流中表示,证监会无论出台任何政策或者一个规则的制定、起草、颁布,都会关注它对市场的持续良好发展是否起积极的作用,而不是起阻碍作用。同时,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16日在出席德厚资本中国基金媒体会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取得很大成绩。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今后都会逐步解决……因此,本周的消息面可谓暖风频吹。
由政府官员发表言论来“托市”,虽然对受伤的投资者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但从救市的角度来看,这种言论“托市”有百害而无一利,是政策救市中的一种“打白条”行为。
首先,政府官员的言论“托市”,往往容易导致“政出多门”。中国股市的事情应由中国证监会主管,身为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的李德水出来说话,显然不能代表中国证监会。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以及文章是从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发表出来的,因此人们很难不将此文理解为是政府“托市”的信号。此举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不排除有误导市场的可能。如去年5月22日晚,财政部及税务总局官员曾就印花税上调问题进行辟谣,称“从未听说这件事,都是市场谣言”。然而,5月29日晚,财政部又正式宣布了上调印花税的消息,以至此前有关官员的辟谣成为对投资者的误导。
其次,即便是证监会的官员,也不应该随便地发表言论 “托市”。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证监会不救市”的言论问题,惹得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大怒:“我什么时候说过不救市,我从来没说过这话,是你们记者瞎写的。”所以,如果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来发表证监会的观点,不排除有关的“托市”言论是“瞎写”的,若如此,那就要误导投资者了。
而且,官员们的托市言论也应该是“言之有物”。如果只是“打白条”,空口说白话,那同样也是对投资者的误导。如6月18日,在各种托市言论的作用下,股指大涨了146点,但是第二天相关的利好消息没有兑现,结果股市又大跌192点,这给股市带来了不必要的震荡。
此外,有的“托市”言论实际上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忽悠”。如“中国股市是不会辜负成熟的投资者的”,试问,在中国股市里,谁能认定自己是成熟的投资者呢?就连投资基金都不是成熟的投资者,广大中小投资者就更不是了。如此一来,中国的投资者亏损,也就只能怪自己不成熟了。因此,这种说法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中国股市需要救市,但绝对不能靠这种“政策白条”来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