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5-07 14:00:07
楼主
古语有云“开源节流”。在上市公司中,“节流”对应为营业总成本。
按照新会计准则,营业总成本包括:营业成本、三项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科目。其中,营业成本、三项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依次为成本的前三大主要产生源。
54.8%公司2007年
成本增幅低于2006年水平
根据Wind资讯数据,与2006年相比,已公布年报的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675家2007年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06年水平。此外,有851家2007年营业总成本的增幅低于2006年水平,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54.8%。业内人士分析,这说明总体上2007年上市公司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根据Wind数据分析,房地产业的营业总成本增速最快,而食品、零售等行业增速较慢。业内人士分析,去年房地产行业普遍处于规模急速扩张的阶段,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都会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数据显示,2007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成本同比增幅最高的5家公司分别为:S*ST兰宝(000631.SZ)、ST中房(600890.SH)、津劝业(600821.SH)、怡亚通(002183.SZ)、万通地产(600246.SH),增幅分别为4567%、1074%、801%、784%、767%。
186家公司成本收入同时萎缩
苏宁环球收入3年增长92841%,成本仅增128%
共有210家上市公司近3年营业总成本增长率呈现出负增长状态,占比13.5%。其中,有186家上市公司处于营业总收入与营业总成本增长率同时为负的情况,表明这些公司在营业总成本收缩的同时,业绩也处于下滑状态。在这210家上市公司中,其余的24家上市公司近3年营业总成本处于负增长,而营业总收入呈现正增长状态,表明公司真正做到了“开源节流”。
Wind数据显示,苏宁环球(000718.SZ)成本控制良好,且收入增长最快。苏宁环球近3年来营业总收入增长率高达92841%,居所有上市公司之首;而近三年来营业总成本增长率仅160%。此外,大龙地产(600159.SH)、天业股份(600807.SH)等公司也属于类似情况。
数据还显示,有31家上市公司3年来营业总收入负增长而营业总成本正增长,经营萎缩。这些公司中,大部分为ST公司。比如,*ST太光(000555.SZ),3年来营业总收入萎缩了26.5%,而营业总成本增长了58.7%。*ST迈亚(000971.SZ)、SST磁卡(600800.SH)、ST四环(000605.SZ)、*ST金泰(600385.SH)等上市公司也处于业绩明显萎缩而成本逐年上涨状态。
7家公司成本收入比超1000%
S*ST鑫安营业收入仅9万,
成本收入比高达138900%
根据Wind资讯数据,有7家上市公司2007年的成本收入比高居榜首,分别为S*ST鑫安(000719.SZ)、ST中福(000592.SZ)、ST兴业(600603.SH)、S*ST成功(000517.SZ)、S*ST盛润(000030.SZ)、*ST丹化(000498.SZ)和ST华光(600076.SH)。其中,S*ST鑫安2007年成本收入比高达138900%;ST中福高达5700%。其余5家公司均在1000%以上。
细查S*ST鑫安2007年年报发现,该公司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全年停产,股权分置改革及资产重组等工作无任何进展,2007年的净利润为-1.31亿元。2007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仅9.4万元,但截至2007年年底,该公司有3166名员工,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高达6687万元,资产减值损失高达6439万元,再加上营业成本,营业总成本共计1.3亿元,处于严重入不敷出状态。
也有成本控制非常有效的公司,比如福建高速(600033.SH)、皖通高速(600012.SH)、贵州茅台(600519.SH)、五洲交通(600368.SH)、现代投资(000900.SZ)、盐湖钾肥(000792.SZ)、陕国投A(000563.SZ)、湖南投资(000548.SZ)等16家上市公司2007年成本收入比排在最前列。其中,与2006年的成本收入比相比较,湖南投资和陕国投A成本收入比下降最快。湖南投资2005-2007年的成本收入比分别为146%、88%和46%;陕国投A2006年成本收入比为94%,2007年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