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FC实现串口编程(下) 点击:1492 | 回复:0



liuyangvic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16帖 | 4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98
  • 注册:2006年7月09日
发表于:2006-07-10 22:26:00
楼主
作者:付杰 2000年08月04日 11:28< ㈡ 使用32位的API 通信函数: 回到页顶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用32位API函数编写串口通信程序,不就是把16位的API换成32位吗?16位的串口通信程序可是多年之前就有很多人研讨过了…… 此文主要想介绍一下在API串口通信中如何结合非阻塞通信、多线程等手段,编写出高质量的通信程序。特别是在CPU处理任务比较繁重、与外围设备中有大量的通信数据时,更有实际意义。 ⑴.在中MainFrm.cpp定义全局变量 HANDLE    hCom; // 准备打开的串口的句柄 HANDLE    hCommWatchThread ;//辅助线程的全局函数 ⑵.打开串口,设置串口 hCom =CreateFile( "COM2",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 允许读写          0,          // 此项必须为0          NULL,         // no security attrs          OPEN_EXISTING,    //设置产生方式          FILE_FLAG_OVERLAPPED, // 我们准备使用异步通信          NULL ); 请大家注意,我们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结构。这正是使用API实现非阻塞通信的关键所在。 ASSERT(hCom!=INVALID_HANDLE_VALUE); //检测打开串口操作是否成功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EV_TXEMPTY );//设置事件驱动的类型 SetupComm( hCom, 1024,512) ; //设置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大小 PurgeComm( hCom, PURGE_TXABORT | PURGE_RXABORT | PURGE_TXCLEAR            | PURGE_RXCLEAR ); //清干净输入、输出缓冲区 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 ; //定义超时结构,并填写该结构    ………… SetCommTimeouts( hCom, &CommTimeOuts ) ;//设置读写操作所允许的超时 DCB    dcb ; // 定义数据控制块结构 GetCommState(hCom, &dcb ) ; //读串口原来的参数设置 dcb.BaudRate =9600; dcb.ByteSize =8; dcb.Parity = NOPARITY; dcb.StopBits = ONESTOPBIT ;dcb.fBinary = TRUE ;dcb.fParity = FALSE; SetCommState(hCom, &dcb ) ; //串口参数配置 上述的COMMTIMEOUTS结构和DCB都很重要,实际工作中需要仔细选择参数。 ⑶启动一个辅助线程,用于串口事件的处理。 Windows提供了两种线程,辅助线程和用户界面线程。区别在于:辅助线程没有窗口,所以它没有自己的消息循环。但是辅助线程很容易编程,通常也很有用。 在次,我们使用辅助线程。主要用它来监视串口状态,看有无数据到达、通信有无错误;而主线程则可专心进行数据处理、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等重要的工作。 hCommWatchThread=      CreateThread( (LPSECURITY_ATTRIBUTES) NULL, //安全属性          0,//初始化线程栈的大小,缺省为与主线程大小相同          (LPTHREAD_START_ROUTINE)CommWatchProc, //线程的全局函数          GetSafeHwnd(), //此处传入了主框架的句柄          0, &dwThreadID );   ASSERT(hCommWatchThread!=NULL); ⑷为辅助线程写一个全局函数,主要完成数据接收的工作。 请注意OVERLAPPED结构的使用,以及怎样实现了非阻塞通信。 UINT CommWatchProc(HWND hSendWnd){   DWORD dwEvtMask=0 ;   SetCommMask( hCom, EV_RXCHAR|EV_TXEMPTY );//有哪些串口事件需要监视?   WaitCommEvent( hCom, &dwEvtMask, os );// 等待串口通信事件的发生   检测返回的dwEvtMask,知道发生了什么串口事件:   if ((dwEvtMask & EV_RXCHAR) == EV_RXCHAR){ // 缓冲区中有数据到达   COMSTAT ComStat ; DWORD dwLength;   ClearCommError(hCom, &dwErrorFlags, &ComStat ) ;   dwLength = ComStat.cbInQue ; //输入缓冲区有多少数据?   if (dwLength > 0) { BOOL fReadStat ;     fReadStat = ReadFile( hCom, lpBuffer,dwLength, &dwBytesRead,             &READ_OS( npTTYInfo ) ); //读数据 注:我们在CreareFile()时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现在ReadFile()也必须使用   LPOVERLAPPED结构.否则,函数会不正确地报告读操作已完成了.     使用LPOVERLAPPED结构, ReadFile()立即返回,不必等待读操作完成,实现非阻塞     通信.此时, ReadFile()返回FALSE, GetLastError()返回ERROR_IO_PENDING. if (!fReadStat){    if (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      while(!GetOverlappedResult(hCom,        &READ_OS( npTTYInfo ), & dwBytesRead, TRUE )){        dwError = GetLastError();        if(dwError == ERROR_IO_INCOMPLETE) continue;              //缓冲区数据没有读完,继续        …… ……          ::PostMessage((HWND)hSendWnd,WM_NOTIFYPROCESS,0,0);//通知主线程,串口收到数据  }   所谓的非阻塞通信,也即异步通信。是指在进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数据读写操作(不仅仅是指串行通信操作)时,一旦调用ReadFile()、WriteFile(), 就能立即返回,而让实际的读写操作在后台运行;相反,如使用阻塞通信,则必须在读或写操作全部完成后才能返回。由于操作可能需要任意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非常阻塞操作还允许读、写操作能同时进行(即重叠操作?),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 要使用非阻塞通信,首先在CreateFile()时必须使用FILE_FLAG_OVERLAPPED;然后在 ReadFile()时lpOverlapped参数一定不能为NULL,接着检查函数调用的返回值,调用GetLastError(),看是否返回ERROR_IO_PENDING。如是,最后调用GetOverlappedResult()返回重叠操作(overlapped operation)的结果;WriteFile()的使用类似。 ⑸.在主线程中发送下行命令。 BOOL  fWriteStat ; char szBuffer[count];        …………//准备好发送的数据,放在szBuffer[]中 fWriteStat = WriteFile(hCom, szBuffer, dwBytesToWrite,            &dwBytesWritten, &WRITE_OS( npTTYInfo ) ); //写数据 注:我们在CreareFile()时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现在WriteFile()也必须使用   LPOVERLAPPED结构.否则,函数会不正确地报告写操作已完成了.    使用LPOVERLAPPED结构,WriteFile()立即返回,不必等待写操作完成,实现非阻塞 通信.此时, WriteFile()返回FALSE, GetLastError()返回ERROR_IO_PENDING. int err=GetLastError(); if (!fWriteStat) {    if(GetLast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