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有两大作用场景。一个是大企业内部,一个是企业之间。今天主要谈后者。从商业逻辑上讲,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生态的作用,与电商、共享经济是类似的,但技术要求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现在的一些工业互联网应用,多数只是萌芽阶段。
企业之间通过产品和服务建立供应链关系。工业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企业间产业链的协同。根据现在的实践经验,促进协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对原有供应链的优化,一种是供应链体系的重构。
我这里讲的供应链优化是不改变买卖的双方,但供货的质量和及时性得到改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双方的生产计划对接,买方可以不再有库存。我讲的供应链重构就是买卖双方的改变。比如,从买卖双方相对固定,到网上灵活地对接卖方;再入,把原来自己做的工作外包给别人或从别人那里购买产品或服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供应链的重构会促进社会分工,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安筱鹏博士写过几本书,谈的就是这个逻辑。
我觉得,产业链重构的逻辑与工业电商、共享经济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工业企业从网上不确定卖方处购买产品和服务,与传统电商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买东西和个人买东西有很大的不同:买错了货的损失不一样。除了像中央空调、心脏支架等少数产品外,个人购买产品出错时,损失最多相当于产品本身的价格。但工业品则不一样:损失有可能会扩大很多倍。比如,企业购买钢材成本占总成本的1%。但一旦买的钢材不对、导致产品出问题,损失可能就是100%。所以,企业购买东西,首先要确定买“正确”的,其次才会看价格。
越是高端的产品或技术,这种问题越严重。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不合格的螺丝钉可以引发机毁人亡的悲剧。我一致强调,高技术差不多就是高质量。所以,高质量就能卖大价钱。这样的情况,在传统低端工业企业并不常见。但我国走向制造强国时,这样的问题就一定会越来越多。
企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一般是采用认证固定供货方的办法。认证的前提往往是供货方能够通过某些资质的认证,保证企业质量稳定。然后,拿些样品来进行试生产。认证合格了以后,要求对方固定生产的机器、原料、工艺等因素,就可以批量供货了。
我曾经感到奇怪:为什么需要这么复杂的认证,而不是直接测量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测量出来合格,不就可以买了吗?其实,人们往往不知道需要测量哪些指标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要求。比如,人们并不十分清楚:钢铁材料的哪些力学和化学性能能保证零件制作过程稳定地合格。
所以,实际的办法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出来是合适的。合适以后,就把这种办法固定下来。即便如此,也需要一些检测。但检测的目的其实是保证批次之间没有本质的变化。工业过程的很多知识就是这样的啊!
既然如此,传统电商或共享经济的模式就会受到约束:我看到某个企业能供货的信息,但我不知道他们的做法是否真的能符合我的要求。如果不确定,网上的东西再便宜都不能买。
所以,“工业电商”能够进入的领域,往往是标准化的产品。但麻烦的是:对于质量要求高的场景,满足产品通用标准不一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算法、一种模型、一种知识,能够把产品可检验的特性与用户可数字化的需求对接起来。可以断言:未来工业互联网在供应链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与这类软件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5年,我听Salvo先生讲工业互联网。他谈到一个细节:未来的设计可以与选材同步进行。对于这个问题,他没有详细说明。我一直没有想清楚:这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意义?最近似乎想明白了:
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要关注性能和功能的。比如,飞机上的一个零件,要有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重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现在是先确定材料再进行设计。今后的人们可以先设计一个零件的雏形,在成千上万的材料库中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并进行仿真计算。如果计算机性能足够强大,可以很快判断某种材料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这时候,马上就可以进行优化:是不是可以选择更便宜的材料?是不是可以修改设计,进一步降低材料厚度或用量;甚至于可以考虑:是不是提高对零件的质量要求?.....这样的设计,最终应该是更优的。
在这种场景下,提供材料库、仿真软件的企业与设计企业很可能不是一家企业。于是,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掌握设计技术、材料模型和仿真技术,不必要太在乎加工制造环节是不是在自己手里,差不多就可以控制世界的高端工业了。如果是这样的场景,美国对制造业外流的担心就小多了。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Salvo先生当年被奥巴马聘为白宫科技顾问。
我们的国家,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