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国之前就听说欧洲的消费很高,而马耳他又是个旅游国家,那就更高。第一天去在商店一看商品价格,果然是够高。基本上在就是把国内的人民币价格换成以欧元为单位。我前两周基本上就没消费过。同去的伙伴要抽烟,买一打火机1欧元。宾馆里没有拖鞋,自己没带拖鞋,买了又拖鞋,9欧元,快100人民币了,也可能是这里人在家里不穿拖鞋,所以卖得比较少的原因。其实我去过的很多国家的人在家都是光脚不穿拖鞋的,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摩洛哥,尤其是印尼和马来西亚,一到办公室都把鞋脱在门口,光脚进去,即使办公室弥漫着脚臭味,也一点都不影响工作。翻译Alice也告诉我们,她刚来这里上学的前一个月没敢买东西,一看东西就忍不住要把价格换算成人民币,然后就不敢买了,后来没办法,有些必须品只能买,一下只就花去3000欧,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有时候整理这些电路感觉比改程序还让人头疼,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不熟悉的设备。记得有一次去换一个焊接控制器的线,以前从来没自己换过,插接式端子上接的都是细线,想当然的以为都是弱电(其实有四条线是连到可控硅上的),拆的时候没断电,手一碰,结果刚好是两条相线,一个火球,伴随一声爆炸响,下意识手缩了回来,同时自己大叫一声,心里的那种紧张感是无法描述的。可能是当天的鞋子还算绝缘,短路后总闸也跳了,万幸没有出事。客户还在旁边看着,自己硬着头皮提心吊胆的把控制器换上,当然是把所有电源都关了。相信不少干这一行的人都有过触电的经历,或许就是跟死神擦肩而过,但很少有人因为害怕而离开。在现场就是这样,有很多困难,甚至危险,但客户在等着你,你也得上,不能说打包回家等别人来,而且并不是你每次的付出都得到回报。或许这也算是一种职业操守吧。有时候所谓的职业操守,就体现在一些你不自觉的就会去做的一些小事上。
来工厂调试的第一天,就发现了一件不忍受的事,那天中午刚好Jan和翻译小刘出去了,午饭时间过了半天,都没回来,他们厂里的人也都不吃中午饭,我们奇怪难道他们都不饿吗?我们以为他们忘了,只能等着。下午Jan和翻译ALICE来了,我们找ALICE一问,她才想起来,我们可能还不知道,这里的人都不吃午饭,最多就喝点咖啡,吃点面包。她来了这么多年一直都不吃午饭,都习惯了。我们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习惯,以后中午得带零食了。后来观察了一下,一般上午10点左右,工人会吃点面包,中午确实不吃午餐,办公室的人也是,中午也就是喝咖啡。后来小王他们两个住到厂里后,中午就在厂里自己做饭。Jan 对我们中午要吃饭的习惯表示不能理解,我当时想着应该入乡随俗,就没向他提要求,早上在饭店吃自助餐的时候就尽量多吃,临走了再拿个鸡蛋和苹果,我们酒店有人也会走时拿个苹果什么的,所以也没见Waiter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
英语老师是翻译小刘的女朋友,也是中国人。他们两个在一起来这里留学的。听他们讲了很多如何打工赚学费、生活如何节约的经历。中国留学生的特点就是足够勤奋俭朴,小刘干过很多职业,干得最长的就是在酒吧当服务员,又赚钱又练习英语,他说最差的时候跟着垃圾车捡过垃圾,两个人为了节约用水,在马桶水箱里放矿泉水瓶,冲水时可以少冲一点。最赚钱的是餐馆里当厨师,能炒4个中国菜就可以在一些餐馆里当大厨了,干一个暑假就能赚够一学期的学费。小刘来了四年,一直没回过家,说是机票太贵。所以我都怀疑他的家庭条件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就像现在国内有些人就是把家里的房子卖了,送孩子到国外读书。他是学建筑的,他来这里当翻译的工资很低,他说的是不如去当一天服务员赚得多。他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这个厂的老板是当地的开发商,他希望有机会能进入这个公司,留在这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