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PAC系统讨论,它是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发展的未来吗? 点击:8499 | 回复:34



如火

    
  • 精华:172帖
  • 求助:0帖
  • 帖子:803帖 | 524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6-01-16 11:52:00
楼主
PAC系统概述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机器和工业控制系统开发需要,处于领先地位的自动化厂商们已经开发出新一代的工业控制器,即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在一种开放灵活的软件构架下,PAC将PLC的稳定性和PC的多功能相结合。使用这些控制器,您可以开发高级应用系统,它不仅包括高级控制、通信、数据记录和信号处理等软件特性,还包括一个稳定的控制器以提供逻辑、运动、过程控制和视觉等高级功能。 PAC——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发展的未来 随着许多厂商已生产出能结合PC功能和PLC可靠性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目前控制系统已逐渐开始采用PAC。下面介绍PAC的起源以及它与PLC和PC的区别,并指出了使用PAC的工业控制未来发展方向。
PAC将成为未来的工业控制方式 和基于PC控制系统相比,有关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优势和劣势的激烈争论已经持续了十年。由于PC和PLC在技术上的差别越来越小,并且随着PLC采用了商业化(COTS)硬件以及PC能采用实时操作系统,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类型的控制器——PAC。PAC的概念是由自动化研究机构 (ARC) 提出的,它表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用于描述结合了PLC和PC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控制器。传统的PLC厂商使用PAC的概念来描述他们的高端系统,而PC控制厂商则用来描述他们的工业化控制平台。 “80-20” 法则 在PLC被开发出来的三十年里,它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能结合模拟I/O,网络通信以及采用新的编程标准如IEC 61131-3。然而,工程师们只需利用数字I/O和少量的模拟I/O数以及简单的编程技巧就可开发出80%的工业应用 。来自ARC、联合开发公司(VDC)以及网上PLC培训资源PLC.net的专家估计: • 77%的PLC被用于小型应用(低于128 I/O) • 72%的PLC I/O是数字的 • 80%的PLC应用可利用20条的梯形逻辑指令集来解决 由于采用传统的工具可以解决80%的工业应用,这样就强烈地需要有低成本简单的PLC;从而促进了低成本微型PLC的增长,它带有用梯形逻辑编程的数字I/O。然而,这也在控制技术上造成了不连续性,一方面80%的应用需要使用简单的低成本控制器,而另一方面其它的20%应用则超出了传统控制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工程师在开发这些20%的应用需要有更高的循环速率,高级控制算法,更多模拟功能以及能更好地和企业网络集成。 在八十和九十年代,那些要开发“20%应用”的工程师们已考虑在工业控制中使用PC。PC所提供的软件功能可以执行高级任务,提供丰富的图形化编程和用户环境,并且PC的COTS部件使控制工程师能把不断发展的技术用于其它应用。这些技术包括浮点处理器;高速I/O总线,如PCI和以太网;固定数据存储器;图形化软件开发工具。而且PC还能提供无比的灵活性,高效的软件以及高级的低成本硬件。 然而,PC还不是非常适合用于控制应用。尽管许多工程师在集成高级功能时使用PC,这些功能包括模拟控制和仿真、连接数据库、网络功能以及和第三方设备通信,但是PLC仍然在控制领域中处于统治地位。基于PC控制的主要问题是标准PC并不是为严格的工业环境而设计的。 PC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 稳定性:通常PC的通用操作系统不能提供用于控制足够的稳定性。安装基于PC控制的设备会迫使处理系统崩溃和未预料到的重启。 • 可靠性:由于PC带有旋转的磁性硬盘和非工业性牢固的部件,如电源,这使得它更容易出现故障。 • 不熟悉的编程环境:工厂操作人员需要具备在维护和排除故障时恢复系统的能力。使用梯形逻辑,他们可以手动迫使线圈恢复到理想状态,并能快速修补受影响的代码以快速恢复系统。然而,PC系统需要操作人员学习新的更高级的工具。 尽管某些工程师采用具有坚固硬件和专门操作系统的专用工业计算机,但是由于PC可靠性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工程师还是避免在控制中使用PC。此外,在PC中的用于各种自动化任务的设备,如I/O、通信、或运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开发环境。 因此那些要开发“20%应用”的工程师们要么使用一个PLC无法轻松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要么采用既包含PLC又包含PC的混合系统,他们利用PLC来执行代码的控制部分,用PC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因而现在许多工厂车间使用PLC和PC相结合的系统,利用系统中的PC进行数据记录,连接条码扫描仪,在数据库中插入信息以及把数据发布到网上。采用这种方式建立系统的主要问题是该系统常常难以构建,排除故障和维护。系统工程师常常被要结合来自多个厂商软硬件的工作所困扰,这是因为这些设备并不是为了能协同工作而设计的。 构建更好的控制器 由于没有适合的PC或PLC解决方案,那些需要开发复杂应用的工程师就和控制厂商密切合作开发新的产品。他们需要新产品能结合PC的高级软件功能和PLC的可靠性。这些重要用户为PLC和基于PC控制的公司提供了产品开发指导。 实现软件的功能不仅需要有高级的软件,而且控制器的硬件功能也需要有所提高。由于世界范围内对PC部件的需求在下降,所以许多半导体厂商开始为工业应用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目前控制领域的厂商已开始在工业控制产品中使用工业化浮点处理器、DRAM、固态存储器如CompactFlash以及快速Ethernet芯片。这使得厂商能利用基于PC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来开发更为强大的软件,而且该PC控制系统还可运行实时操作系统以保证可靠性。 这种新的控制器是为解决“20%”的应用问题而设计的,它结合了PLC和PC两者的优点。ARC的工业分析家把这种设备称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即PAC。在ARC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世界概览”研究中,他们给出了PAC的五个主要特性。这些控制器特性是通过定义软件的能力来实现其功能的。 1. “多功能性,在一个平台上有逻辑、运动、PID控制、驱动和处理中的至少两种以上功能。”除了为了实现特殊的协议如SERCOS要对I/O做一些改进;而且软件还能提供逻辑、运动、处理和PID的功能。例如,运动控制作为软件控制循环,它能从正交编码器上读取数字输入,执行模拟控制循环并输出控制设备的模拟信号。 2. “单一的多规程开发平台使用通用标签和单一的数据库来访问所有的参数和功能。”由于PAC是为更为高级的应用如多功能而设计的,他们需要更为高级的软件。为了能高效地设计系统,软件必须是单一的集成化软件包,而不是多种分离的软件工具,这些软件工具在工程上不能无缝地协同工作。 3. “通过结合IEC61131-3,用户向导和数据管理,软件工具能设计出在跨越多个机器和处理单元的处理流程。”简化系统设计的另一方面是具有高级的图形化开发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使工程师很轻松地把处理的概念转变为能实际控制机器的代码。 4. “开放的模块化构架能解决的工业应用可从控制分布于工厂机器到加工车间的操作单元。”由于所有的工业应用都需要有高度的定制特性,所以硬件必须是模块化的以便工程师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部件。而且,软件也必须能让工程师增加和拆除模块以设计出所需的系统。 5. “采用已有的网络接口标准,语言等,如TCPIP,OPC&XML和SQL查询语言。”能和企业的网络通信对于现代化控制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尽管PAC包含有以太网接口,但是为了要把设备和工厂其它系统无问题地集成在一起,通信软件是至关重要的。 两种不同的软件解决方案 一方面软件是PAC和PLC主要的区别,而另一方面厂商在提供高级软件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通常他们以目前已有的控制软件作为起点,不断增加PAC编程所需的功能、可靠性和易用性。一般说来,有两种提供PAC软件的方式:基于PLC控制的软件和基于PC控制的软件 基于PLC概念的软件方案 传统的PLC软件厂商以可靠且易用的扫描式架构软件为起点,并逐渐增加新的功能。PLC软件根据通用模型而建立:输入扫描,控制代码运行,输入更新,以及常规功能执行。由于输入循环,输出循环和常规循环都是隐藏的,所以控制工程师只需关注控制代码的设计。由于厂商已完成了大部分工作,这种严格的控制架构使得建立控制系统更为容易和快速。这些系统的严格性也能让控制工程师在开发可靠的程序时无需深入了解PLC的底层操作。然而,作为PLC主要优势的这种严格的扫描式构架也导致其灵活性的欠缺。绝大多数PLC厂商通过在已有的扫描式架构中增加新的功能来建立PAC软件,这些新功能包括以太网通信,运动控制和高级算法。然而,通常他们会保留PLC熟悉的编程方式以及其在逻辑和控制方面固有的特点。因此这种PAC软件通常是为了适合特殊类型应用而设计的,如逻辑,运动和PID,但是对于定制的应用则缺乏灵活性,如通信、数据记录或定制的控制算法。 基于PC概念的软件方案 传统PC软件厂商以非常灵活的通用编程语言为起点,能提供对硬件的深层次访问。该种软件也具有可靠性、确定性以及预设的控制架构。尽管工程师能为PLC编程人员建立起扫描式构架,但是它并不是基于PC的软件所固有的。这些使得PC软件极为灵活,非常适合那些需要高级的架构、编程技巧或者系统级控制的复杂应用,但却使本应简单的应用复杂化。 这些厂商首先要能提供通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所不具备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它们可



221313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9帖 | 89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32
  • 注册:2007年8月23日
发表于:2007-08-23 19:15:00
21楼
d

zyl298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8-04-08 10:08:34
22楼
pac显然是在玩概念。我们已经厌烦了在商业领域里的诸如“智能”等众多的概念炒作了。

东北风

  • 精华:6帖
  • 求助:0帖
  • 帖子:95帖 | 52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07
  • 注册:2006年8月07日
发表于:2008-04-08 14:33:37
23楼
各有各的特点,不一定因PAC的出现就一定取代PLC,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先择,相信PAC所占市场面将来是很广范的

xiaoxiaod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7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8
  • 注册:2008年3月27日
发表于:2008-04-11 14:20:31
24楼
   diang

天生不会说好话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7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1900年1月01日
发表于:2008-04-13 15:58:07
25楼

同意22楼的。PAC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就是 ARC这个咨询公司创造的。咨询公司如果不干些这种事,难道他会研发什么新技术不成?

xuxiang608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
  • 注册:2008年7月29日
发表于:2008-08-01 15:55:14
26楼
PAC是用什么工具来编写的啊?请大哥大姐们指教。

haipeng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46帖 | 20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444
  • 注册:2006年2月12日
发表于:2008-08-06 14:22:22
27楼
PAC与PLC 不存在谁替代谁,只是谁占用的市场份额更多,PAC要替代PLC除非PAC做成了PLC一样被人叫做了PAC

林永

  • 精华:1帖
  • 求助:1帖
  • 帖子:25帖 | 1443回
  • 年度积分:105
  • 历史总积分:15377
  • 注册:2007年12月10日
发表于:2008-08-08 17:51:10
28楼
我想知道工业以太网通信在PAC中受关注的程度及应用程度?

liuyanhui77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2008年8月29日
发表于:2009-07-15 15:39:37
29楼
有谁用PAC成功开发过项目请和我联系,我也想用,但不知道怎么下手?liuyanhui77@163.com

ZONELD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1帖 | 10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13
  • 注册:2009年4月21日
发表于:2009-07-19 12:26:33
30楼

PAC取代PLC 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成本问题

随着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甲方认识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PAC是趋势。

估计谁家的技术走在前头,谁家估计能赚个钱儿。。。。。。。。。

hcy0123456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40帖 | 41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51
  • 注册:2008年3月29日
发表于:2009-07-19 13:01:18
31楼
其实楼主已经说清楚了,80-20原则。有能够杀鸡的刀,就用不着牛刀啦。

东北风

  • 精华:6帖
  • 求助:0帖
  • 帖子:95帖 | 52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07
  • 注册:2006年8月07日
发表于:2009-08-01 10:27:15
32楼
Additional technology objects

海王星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6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31
  • 注册:2004年12月04日
发表于:2009-08-24 15:42:28
33楼
同意楼主的意见,PAC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tigernovb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
  • 注册:2009年1月22日
发表于:2009-09-07 11:19:48
34楼
上海半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代理各种工业,电子和其他工业产品的企业。本公司位于上海市安亭工业区,成立于2005年,具有独立的进出口权。公司的核心成员都具有国内名牌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来自于各个大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我们依靠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使公司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客户。公司致力于提供自动化控制的全线产品的销售、集成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加速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致力于及时把国外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介绍给广大用户。

目前我们是德国BD-Sensors在中国区的总代商,BD是全球著名的压力变送器制造厂商之一。同时我们也是西门子在中国的1级代理商。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我们是美国OPTO22公司在中国的1级代理商。
我们能给你提供最好工业产品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电话:021-69105441
传真:021-69105442
公司地址:上海祁连山南路真新商务楼502#
联系人: 彭先生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