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5-06-17 09:26:00
楼主
品牌建设是企业永续经营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主最需要关注之工作。
BenQ董事长李焜耀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中呼吁:如果你不想每十年就搬一次工厂的话,你就要努力地发展自己的品牌。因为这地球上永远可以找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做生产事业,过去是东南亚地区,今天是中国大陆,几年後可能是越南,二十年可能是非洲。为了保持竞争力,工厂要不断的往较廉价之地方迁移,可是如果你拥有一个知名的国际品牌,你甚至可以不需要有工厂,自然有很多拥有产能的代工公司供你选择。
在一次台商的座谈会上,一位台湾IT业的老板叹气道:“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做代工”。语重心长地道出了目前台湾众多没有自己品牌而专门替欧美日大厂做代工公司的无奈心情。
品牌的名字必须依靠长期累积,要在广大用户试用後才会慢慢形成。品牌只有在一个相对规模较大的市场中才比较容易形成。早年的台湾企业,由於台湾本土市场太小,当时大陆的市场尚未开放,只能选择进入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建设品牌,能成功者屈指可数,宏碁、明碁、华硕、研华以及趋势科技,算是台湾IT厂商进入国际品牌的少数成功者。
中国大陆的市场,现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达到建立产品品牌的相对经济规模,这是台湾与大陆厂商建立品牌最佳的机会。由大陆本土市场开始建立品牌,积累成功的经验,然後再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全球的国际品牌,所有中国的企业都应把握此一发展品牌之契机。
任何一家成就非凡的跨国企业都有一个庞大的本土市场,先在本土市场成功之後才可能在国际市场成功, HP,IBM,DELL 最大的市长在美国,Philips, Siemens 最大的是场是在欧洲。研华公司的品牌政策就是: 以大中华为基地,打造工业电脑全球第一品牌。
施振荣先生于10年前就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指出居於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与品牌行销获利贡献远大微笑曲线的中间的制造。可能由於品牌建设相对较难,而真正能够建立国际品牌的台湾或大陆厂商毕竟也只占少数。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对於中国人而言,制造类事业相对比较容易经营,也因此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注於土地、厂房与制造设备等硬体投资,而较少投入於困难度较高的品牌建设,这也造成了今天台湾或大陆的制造业沦为欧美日品牌大厂宰割之局面。
品牌建设是一条长期要走的路,必须有耐心与毅力用心持久地投入,专注在自己的核心专长,有一天就可以达到拥有自有品牌且可永续经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