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系统的大旗能扛多久? 点击:3677 | 回复:47



费墨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帖 | 10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1
  • 注册:2001年12月21日
发表于:2004-03-02 23:18:00
楼主
最近一段时间,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国产系统的大旗还能扛多久? 国内工控企业,经过上个世纪末近十几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们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逼得国外DCS系统的价格一降再降,让喜欢洋货的用户从心地里高兴)。其中涌现出如上海新华、北京和利时还有浙大中控等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公司(现在以代理美国MAX1000而闻名的上自仪也积极的加入,去年9月他们也在北京开了supmax800的鉴定推广会)。 在国内很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了上述几个公司的产品,起先价格和服务是国内自动化公司的杀手锏,后来由于国外著名的几个自动化公司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实施,能够诱惑用户的就剩下价格了;但随着国外自动化公司本土化政策的深入,价格这个国内自动化公司最最有力的武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世界贸易的大家庭,以后任何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口号的销售都是不和适宜的,大家都是公平竞争,靠产品带给用户的更高的性价比。国内自动化公司的销售政策比较灵活,市场业务销售人员很厉害,很能做用户关系,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我们中国特有的“关系”,目前中国的这么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系统公司将无法生存!但是据我所知,那几个国外的自动化公司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也相应地调整了市场政策,市场销售力度现在一点也不比你差。 我们都是在夹缝中生存,国内的这几个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公司,虽说在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各个行业都有些业绩,但都没有形成优势,这个局面我看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时间周期很很长,赶超英美日说说是容易的,真正做起来,是要花时间,花精力的;更要命的是,我们虽说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这也仅仅是“应用类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高技术基础制造产业很落后,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动化公司他们提供的产品,使用的芯片、计算机哪样是真正意义国产的?只有机柜是国产的! 我们要走的路很长,路也很不好走!



control_drv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32帖 | 2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2
  • 注册:2004年3月07日
发表于:2004-03-24 12:11:00
21楼
和利时的系统还是不错的,但是,和利时的工程技术人员水平一般。

费墨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帖 | 10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1
  • 注册:2001年12月21日
发表于:2004-03-28 16:18:00
22楼
追浪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是和相关的工作经历、经验成正比的;据了解和利时公司目前的扩张速度很快,大有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军企业之势;可是他们人员流动也很快,听说这和他们老板王常力的经营思路有关:和利时公司是一所工控学校,来去自由!因此有不少人就把这里当作学校和跳板,呆上一、二年后,翅膀硬了就拜拜。

阿斐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3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94
  • 注册:2004年2月28日
发表于:2004-03-29 08:47:00
23楼
DESTINY兄:我比较赞成你的观点,我在和利时呆了一年,亲眼目睹了和利时的扩张!

费墨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帖 | 10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1
  • 注册:2001年12月21日
发表于:2004-03-29 20:23:00
24楼
异乡人兄:您是从和利时毕业了呢?还是来和利时参观考察了一年啊?呵呵,开个玩笑啊,别介意!不过,“和利时是学校,到和利时来是学东西来了,不是挣钱来了”,据说这句话,是和利时老板在公司大会上说的;到学校学习可是要交学费的,和利时挺好,不光不要学费,还发给您工资,这样的美事上哪儿去找啊!

blacksmith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8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29
  • 注册:2002年10月19日
发表于:2004-03-30 16:02:00
25楼
和利时应该保持自己的骨干。我感觉和利时也挺会挖人才的。

费墨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5帖 | 10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1
  • 注册:2001年12月21日
发表于:2004-03-30 19:40:00
26楼
老虎:看来大家都很了解和关心和利时的人员流动问题,咱们就在这里探讨一二。据我了解,和利时流动最大的是市场销售人员,其次才是工程技术人员,搞开发的流动很少,基本不动;道理嘛很简单,经济杠杆效应啊。 和利时的系统是自己借鉴国外系统、开发出来的,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开发队伍,是很难有成果的;和利时公司的开发人员据介绍有200多人,这从和利时不断地推出新系统(公司发展短短10年,DCS系统就推出了四代产品)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研发实力,开发人员的收入听说是他们公司中最高的,所以流动少。 工程人员的流动也不是很大,现在有不少人说,和利时的工程人员水平低,大多是新来的人,这主要是由于和利时现在的扩张速度太快,工程人员的成熟速度跟不上公司的扩张速度。 流动最大的是市场人员,这固然和市场人员本身活跃的特性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公司的经营思路和销售激励政策。 其实,我想这可能不光是和利时公司存在的问题,国内几个国产系统公司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问题,这就要看公司经营决策者们怎么好把握公司内部不同类别人员的政策尺度了。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4-04-16 08:49:00
27楼
楼上的:看来你对国内的几家还是比较了解的嘛。

战·友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
  • 注册:2003年7月18日
发表于:2004-04-16 14:35:00
28楼
destiny:“中层领导论”很有同感!

战·友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
  • 注册:2003年7月18日
发表于:2004-04-16 14:42:00
29楼
彭晶:和利时用于秦山核电站的HS2000好像只是DAS吧?是600MW吗? 而新华用于秦山#1机组300MW的(DEH汽轮机控制系统)应该算是切入到核心控制层了吧?

战·友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
  • 注册:2003年7月18日
发表于:2004-04-16 14:54:00
30楼
destiny:“不会是新华公司故意放风自我炒作吧?我看李老先生未必会卖,他会不会是假借什么收购之类的东西来向国家有关主管机构施加压力以达到其他的目的吧?” 阁下度君子之腹的本领可见一斑,我想有些人之所以能做“总”,自然挥的是大手笔,又岂是我们一般人等所能莫须有所能移的?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4-04-16 16:25:00
31楼
海上云间:从你对destiny的所谓“阁下度君子之腹的本领可见一斑”云云的训诫,看得出你对新华公司的感情也是“可见一斑了”! 我想大家也不要争来争去,事实自有公断,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结果怎样,我们都能看见!

战·友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1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8
  • 注册:2003年7月18日
发表于:2004-04-16 16:37:00
32楼
Infoteam:彼此彼此,您对destiny的感情也是可见一斑啊。。。 :)我是孤身前来对事不对人,只是觉得可以讨论系统,不宜攻击个人而已。所谓人无完人,但象和利时的王常力和新华的李培植那样的高度,相信尚不是鄙夷他们个人的那些人所能攀登的。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4-04-16 16:39:00
33楼
呵呵,看来碰上了,这我同意,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总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这话你同意吗?

上海华文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7帖 | 4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47
  • 注册:2003年8月12日
发表于:2004-04-17 14:14:00
34楼
国内的几家厂商,主要是新华与和利时两家公司。实事求是的说,从系统规模、技术人员力量等。其他几家目前尚无法与这两家相比。这两家公司的管理方式截然不同。新华公司之所以能高速发展到今天。其特点是高度集权。200多人的公司,总经理可以直接指挥到每一个销售员。销售副总无权决定投标报价,哪怕总经理在国外也要通过越洋电话请总经理定夺。在新华李老先生的思想就是新华公司的思想。即“一人一把号,都吹我的调”新华人员的素质堪称一流。销售部的人员大都来自工程一线,一般现场技术问题销售人员都可解决。 而和利时公司讲究民主管理,王总不过问一般具体事务,均有几位副总负责。据说在王总在党校学习的近一年内,可以不过问公司事务。几个副总有职有权。普通工程人员的进出也无严格的限制。 从这两个公司可以折射出两种不同风格的社会制度,如同印度与中国。

bluecar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2
  • 注册:2004年4月17日
发表于:2004-04-17 14:22:00
35楼
好像整日价在论坛里评论各个公司的基本上都是各个公司的人啊,大家各自都有倾向性,不过是有些明显,有些刻意压抑,真正立场超脱的和真正是用户的人太少了!

Ihatezhina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9
  • 注册:2004年8月03日
发表于:2004-08-04 19:13:00
36楼
和利时公司中标陕西国华锦界大型600MW机组项目

Ihatezhina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39
  • 注册:2004年8月03日
发表于:2004-08-04 19:15:00
37楼
我认为和利时公司的研发能力 绝对是一流的 非新华 中控能比。

利基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9
  • 注册:2006年5月11日
发表于:2004-10-21 04:33:00
38楼
我没用过和利时的DCS,但大名早有耳闻。也常听说和利时的研发能力很强,有200多人。不知是不是都是研发DCS的。真正做技术工作的有多少?有没有知道内情的仁兄能详细介绍介绍?

双枪手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7
  • 注册:2003年12月11日
发表于:2004-10-22 15:04:00
39楼
国产系统做个大机组有什么奇怪的,要用得好就不见得了,潍坊发电厂300MW机组不就是新华的吗,可以问问他们的用后感。国产系统在发展,但差距很大,吃过他们苦的人才知道是什么滋味。

利基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9
  • 注册:2006年5月11日
发表于:2006-05-11 06:31:00
40楼
国电庄河电厂2×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国产自动控制系统合同签字仪式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产首台(套)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自动控制设备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由此启动,这是我国在工业自动控制高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的重大突破,对改变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大脑系统”受国外技术控制的局面具有深远影响。 
  自动控制系统向来被称为重大技术装备的“大脑”。多年来,国产自控系统研发应用虽有长足进步,但高参数、大容量、工况复杂的现代工业重大装备所需高档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直被外国公司垄断。在电力行业,我国已经建成的40多套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全部采用国外自动化控制系统。 

  国家发改委将其确定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首个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旗下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EDPF系列分散控制系统,并已在国内400多台火电机组上得到应用。今年1月,国电智深在大连庄河发电厂一期2×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主、辅系统一体化控制项目工程招投标中,以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EDPF-NT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性能价格比上的综合优势,战胜了多家著名自动控制系统厂商,一举中标,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国电集团总经理周大兵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国产化后,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重大工程自控系统自主化水平,满足重点建设工程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求,还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建设投资比进口设备低30%%左右;而通过对已运行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计,国产设备的备品备件费用仅是进口设备的1/10。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