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现场总线与低压电网 点击:3213 | 回复:3



gongkongedit

    
  • 精华:1099帖
  • 求助:0帖
  • 帖子:14392帖 | 5447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22
  • 注册:2008年9月08日
发表于:2001-08-07 17:24:00
楼主
摘 要:本文集中讨论了现场总线的有关问题,介绍了现场总线的发展和现场总线的竞争以及IEC62026现场总线标准的相基本情况;介绍了在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城市电网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智能型低压配电和控制装置》中我们研制的国内第一套现场总线型低压电器通讯网络 关键词: 现场总线,自动控制,电器,配电 前 言 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急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考虑到现场总线已经普遍地渗透到自动控制的各个领域的现实,现场总线必将成为电工自动控制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国际上各大公司激烈竞争的领域;并且国外大公司已经在大力拓展中国市场,发展我国的现场总线产品已经刻不容缓。现场总线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巨大,笔者曾在1996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立15周年暨第5届学术会议发表的《智能虚拟电器》一文中,将“现场总线”列为“对电力网络的智能化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技术”的首位,详见参考文献1。 现场总线是提高输配电整体水平的基础技术,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在电工电器行业中发展现场总线,关键的技术支撑在于低压电器元件,而低压电器行业正确地如何面对,如何积极地参与,因此有必要就现场总线的基本情况和来龙去脉弄清楚,加以分析研究以便作出我们的对策。 本文对现场总线的一些原则上、概念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限于篇幅对它的技术分析比较将另行撰文探讨。 一、什么现场总线 什么是现场总线?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它仅仅是一个新技术领域或新技术问题吗?不!在研究它的同时,我们发现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如何去看待现场总线,要比研究它的技术细节更为重要。 1、现场总线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一项权威报告声称现场总线的应用将使控制系统的成本下降67%;巨大的商业利益直接导致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促使传统市场萎缩,从而引发技术进步。这些对于我们行业来说都很重要,因为我们正处在新旧市场交替的关口。 2.现场总线是一场技术革命: 现场总线带来了观念的变化,我们以往开发新产品,往往只注意产品本身的性能指标,对于新产品与其它相关产品的关联就考虑比较少一点。这样对于电工行业这样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来说,新产品就不那么容易地被用户接收。而现场总线产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由用户利益驱动的市场,用户对新产品应用的积极性比生产商更高。然而,现场总线新产品的开发也与传统产品不同;它是从系统构成的技术角度来看问题,它注重的是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不强求局部最优,而是整体的配合。这种配合在主控计算机软件运行下能使控制系统应用新的理论来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一点是传统产品很难做到的。现场总线的“负跨越”的特性使它的推广更加容易。 注:负跨越——指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掌握和应用这项新技术的难度却降低了 二、现场总线与配电自动化 现场总线的技术基础: 现场总线以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3C技术即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的基础上,大量现场检测与控制的信息就地采集、就地处理、就地使用,许多控制功能从控制室移至现场设备,一大批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应运而生,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一般认为“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是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的工业总线。” 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58的标准定义:“安装在制造和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我们将在第3章中说细介绍现场总线的方方面面。 配电电网的智能化的发展势头迅猛,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电器元件的智能化;第二是电网控制技术智能化。配电自动化对于电网运行的各项指标均有提高,但是两者发展的瓶颈在于智能化的应用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负跨越”使现场总线的应用和推广变得简单。如“ASI”现场总线在构建网络时,就象用图钉钉图片一样简单。 三、现场总线的发展、竞争和IEC62026现场总线标准 1、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过程 (1)50多年前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2)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表征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3)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4)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系统。于是分散控制成了最主要的特征。除外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它们之间的信号传递也不仅仅依赖于4-20mA的模拟信号,而逐渐地以数字信号来取代模拟信号。 (5)第五代过程控制体系(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从DCS发展而来,就象DCS从CCS发展过来一样,有了质的飞跃。“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控制”;数据的传输采用“总线”方式。但是FCS与DCS的真正的区别在于FCS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场总线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80年代,微处理器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据传送环节成为DCS发展的瓶颈。1982年,现场总线的概念首先在欧洲提出,两年后于1984年各国开始进行现场总线标准的研究和制定。1986年由Rosemount提出的通讯协议HART(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通路),主要是在4-20mA的DC信号上叠加FSK(Frepuency Shift Keying,频率调制键控)数字信号,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Interbus等简单的现场总线也都取得了成功。这样DSC的发展的重点落在了现场总线上,开始了被称为第五代过程控制体系(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时代。 FCS是从DCS发展而来,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表面上来看,FCS与DCS区别仅仅在于从“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控制”;数据的传输从“点到点”采用“总线”方式。其实不然,当时系统论的观点已被广泛地接受,人们开始以大系统的概念来看待整个过程控制体系。系统的增大,导致了网络的通讯技术急剧发展;于是科技界充分认识到在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总线技术可以大大地推进控制系统的发展。整个控制系统就象是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按总线方式运行,这样资源的共享成了FCS的主要发展空间,于是现场总线应运而生,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展开了市场竞争。 3、现场总线 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的角度来看,它的通讯网络结构将是ISO的通讯模型的七层结构(一般简化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 (1)各种现场总线 几种主要的现场总线 ①IEC 1984年提出现场总线国际标准的草案。1993年才通过了物理层的标准IEC1158-2,因为德国的反对,其它层尚未通过并在1998年9月30日投票失败(赞成票68%反对票32%)。 ②SP50 IEC/ISA SP50国际总线规范由Honeywell等公司共同开发。1984年美国仪表协会ISA(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下属的标准实施(Standard and Practice)第50组,简称ISA/SP50开始制定现场总线标准,1992年IEC批准了SP50的物理层标准。 ③Profibus,过程现场总线,1987年德国联邦科技部集中了Siemens等13家公司的5个研究所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开始制定Profibus。1991年4月完成了制定工作,在DIN19245中发表,对其进行了论述从而正式为德国现场总线的国家标准,现在是欧洲标准pr ENS50170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工业界称为“德国派”。 ④ISP和ISPF 1992年由Siemens,Foxboro,Rosemount,Fisher,Yokogawa,ABB等公司成立ISP组织(Interoperable System Project,可互操作系统规划),是一个以Pro



houzy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0
  • 注册:2001年8月07日
发表于:2001-08-07 17:24:00
1楼
吴老师您好: 我们现在想用lonworks做小区智能家庭网络的开发,请问有没有现成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供参考!因为我们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想向您了解一下业内有没有详细的技术方案!如能不吝赐教,我们万分感激!

huangyoufu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6帖 | 1083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24
  • 注册:2006年9月23日
发表于:2008-01-14 19:16:00
2楼
想向您了解一下业内有没有详细的技术方案

heidai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1帖 | 183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824
  • 注册:2007年5月23日
发表于:2008-01-14 19:33:00
3楼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