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好钱儿好设备好加工工艺好工人还真干不出高精度的东西,加工精度当然也能变成钱:
同轴度保证不了,不但部件磨得快烧得快,机体震动也大,最后干不了活儿。
相对运动部件表面粗糙度保证不了,磨不了几天也很快完蛋。
精度有没有用,主要你的产品工艺是否有要求了。比如一般机壳外表面,光洁与否也就是个好看。
没好钱儿好设备好加工工艺好工人还真干不出高精度的东西,加工精度当然也能变成钱:
同轴度保证不了,不但部件磨得快烧得快,机体震动也大,最后干不了活儿。
相对运动部件表面粗糙度保证不了,磨不了几天也很快完蛋。
精度有没有用,主要你的产品工艺是否有要求了。比如一般机壳外表面,光洁与否也就是个好看。
学习了很多东西,支持一下,工人技术再高没有好的设备也无用武之地!你技术再高加工普通的螺丝,你的技术也不值钱!
视角不同,看到的自然不同,观点自然不同,怎么可能奢求官员政客和专家教授完全一致呢?如果不用高压强权!又怎么可能强求学者和一线操作人员同样思考?就算是开发工程师和应用工程师各自关注的焦点又能有几分趋同?
不同的人,会面临不同的矛盾,千万不要以偏概全。
有关精度,并不是说要0.001mm就是高精度,在现实的加工中,那中要求应该不能考虑用机床来做了;而现实中的精度都是设计者决定的,如果一个设计者纯粹理想状态设计,那只能被别人耻笑,呵呵(曾经碰到个哥们,他就要加工者给他钻个拐弯的空)。例如:一台发动机箱体,它需要上百种刀具来做加工,而且这些刀具里还有很特殊的刀具(有的刀比一台普通机床还贵),很多方面它的要求顶多到丝级别,但最后测量的标准是每个加工过的地方都要达到精度,这个说老实话就比较考验机床了,而且这些东西是批量生产的,一个箱体要有好几台床子来做(我调试一次是柴油机的缸,4卧4立),而且即有立式又有卧式,最后出来的箱体要拿去测量,任何一个地方尺寸不合格,就报废,一个缸2000钱。因此这样只有做这样加工的机床才能算到中高档里去。
特殊行业的加工我也听我的同事碰到过,说是那个材料很珍贵,用来做导弹的,报废了就是一百多万,搞的他们没人敢去启动机床加工,呵呵,但最后还是搞定了。
至于5轴联动,我只知道只是刀补的处理就是个很大的麻烦,但那东西绝对是高科技,因为任何地方的不得当,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曾经调试了2个月,加工出来的蜗轮几个不规则的小坑,刚开始一看到就是莫名其妙,而且每次再重新加工还有点不一样;后来就把所有的参数都开起来,各种功能都用上(什么加加速度,自动拐角加减速等等)还把伺服的钢性调到最好,其中Y轴的伯德图和理论上的都没什么差别了,加工完了还真的有改善;后来公司的加工高手又把UG的加工程式重新搞了一同(也花了不少时间),最后还是有痕迹,但比以前好很多,但是客户急着要床子,就没再搞了。
其实系统的好坏(一般市场上使用的),最直接应该是拿实际加工来说事。FANUC、MELDAS每次出了新系统,都是加工一个弧面来仔细分析的。
我总结了个简单的经验,一台机床机械组装的好坏,就是看直线轴的伯德图,而系统的好坏,就看用雷射仪做出的ballbar图,不要简单看圆度,把图形放大了看锯齿状的程度,还有如果能看到背隙和打定位精度时补进去的参数最好,那些补进去的参数越大,床子越烂,就这些,不对之处请指出。
俺觉得总线技术像个黑盒子,它完成了越多的工作,留给外面的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