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效率与安全的矛盾:某高速公路养护人员描述,他们负责的 20 公里边坡,每月巡检需 2 人一组徒步攀爬,遇到雨季,脚下的碎石路又滑又陡,稍不注意就可能摔下去;而这样的巡检,全年要覆盖 380 处边坡,不仅效率低,还时刻面临安全风险,2023 年全国边坡巡检安全事故超 15 起;
有线传输的脆弱性:某矿山的边坡监测线缆,每年都会被暴雨冲断或爆破震断好几次,每次断网都要派团队扛着设备上山修复,少则 3 天多则 5 天,这期间边坡数据全是空白,心里根本没底;而布线本身也费劲,陡峭边坡上拉线缆,既要担心人员安全,又要考虑后期维护,成本高还不耐用;
预警响应的滞后性:传统模式下,人工发现边坡裂缝后,要先记录、拍照,回到办公室整理数据,再开会分析风险,最后发布预警,整个流程下来至少 24 小时;2022 年某高速因预警不及时,导致边坡小范围滑坡,道路中断 6 小时,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数据精度的局限性:人工用手持设备测边坡位移,受风力、视线遮挡影响大,数据误差能到 10% 以上,有时候明明边坡没大问题,却误发预警,折腾半天;有时候变形已经很明显,却因误差没发现,酿成事故。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向山区延伸,边坡数量增多、风险升级,传统监测模式已无法满足 “实时、精准、安全” 的管控需求,而 4G/5G 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为边坡监测从 “人工被动” 向 “智能主动” 升级提供了关键机遇。
无线化全域监测:4G/5G 物联网方案无需铺设有线线缆,传感器可直接埋设在边坡关键位置,工业路由器与物联网卡确保数据实时传输,哪怕深谷、密林里的传感器,也能稳定联网;同时支持多设备协同,一套系统可覆盖数公里边坡,监测范围是人工的 10 倍以上,真正实现 “全域无死角”。
多参数实时采集:系统能同时监测边坡位移(水平、垂直)、倾角、降雨量、土壤湿度、锚索拉力等关键参数,采样频率最高达 1 次 / 分钟,数据精度达 0.1mm,远超人工观测;比如 GNSS 位移传感器,能实时捕捉边坡毫米级的微小变形,为早期隐患识别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预警快速响应:云端平台结合 AI 算法分析数据,当位移量、雨量等参数超阈值时,自动触发蓝、黄、橙、红四级预警,10 分钟内通过短信、APP 推送给管理人员;同时支持现场声光报警,提醒附近施工人员撤离,解决传统预警滞后的问题。
远程化高效运维: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通过平台查看所有边坡的监测数据、设备状态,不用再跑现场;设备出现异常(如传感器离线、路由器断网),平台会自动告警,支持远程重启路由器、调整传感器参数,运维效率提升 80%,成本降低 60%。
感知端:位移、环境、应力传感器作为 “数据采集终端”,实时捕捉边坡变化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接口传给边缘层的工业路由器;
边缘层:工业路由器作为 “数据处理中枢”,负责协议解析(把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转成统一格式)、边缘计算(过滤异常数据、判断是否超阈值)、数据传输(通过物联网卡传到云端),同时接收云端指令;
云端:监测平台作为 “决策中心”,存储数据、分析趋势、发布预警,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完成监控、预警处置、设备运维,形成 “采集 - 传输 - 分析 - 预警 - 处置” 的闭环。
(一)工业路由器:边坡监测的 “耐用管家”
多协议兼容:支持 Modbus、TCP/IP 等多种协议,能对接 GNSS、雨量计、锚索测力计等不同传感器,不用再担心数据 “说不上话”,比如 FIFISIM 物联工业路由器,能同时接 5 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统一传云端;
抗造耐用:采用工业级设计,-30℃的冬天冻不坏,60℃的夏天晒不坏,暴雨冲、粉尘盖也不怕(IP67 防尘防水),在边坡野外能用好几年,故障率低于 3%;
多网备份:支持 4G/5G、有线、WiFi 多网切换,比如山区 4G 信号弱,就自动切到备用网络,确保数据不中断,之前某高速用了这个功能,全年没断过一次网;
低功耗设计:支持远程休眠,非降雨期可以降低采样频率,电池供电的设备能续航半年以上,不用频繁换电池。
广域覆盖:4G 网络已铺满山区,5G 也在往高速、矿山沿线铺,哪怕深谷里的边坡,也能收到信号;支持多运营商漫游,这个运营商信号弱,就切到另一个,联网成功率 99.8%;
实时传输:4G 能满足日常数据传输,5G 时延更低(1-10ms),要是加了视频监控,也能实时传高清画面,预警信息发得快;
精准管理:每张卡有唯一标识,平台能看每张卡的信号、流量,运营商能按用量定制套餐,比如传感器每月用 50MB,就定小套餐,不浪费;
耐用性强:工业级封装,抗腐蚀、抗震动,在边坡高温高湿环境下能用 5 年,比普通手机卡耐用多了。
巡检难:边坡坡度 70°,人工只能靠绳索攀爬,每次巡检要 3 天,全年 6 次巡检,投入 20 人,还总担心安全;
数据断:雨季有线线缆总被冲断,2022 年断了 6 次,每次断网 5 天,汛期关键数据拿不到,心里没底;
预警慢:2021 年一次暴雨,人工发现边坡变形后,36 小时才发布预警,差点影响枢纽运行。
2023 年,工程引入 80 套 4G/5G 物联网监测设备,用了 FIFISIM 物联的 4G/5G 物联网方案,效果显著:
安全又省心:人工巡检减到每年 1 次,不用再爬高风险边坡,全年没出事;数据实时传,毫米级变形都能抓,2024 年汛期发现 3 处早期隐患;
数据不中断:路由器多网备份,雨季没断过网,数据传输成功率 99.99%;
预警快处置快:暴雨天提前 12 小时发预警,及时加固边坡,没影响枢纽运行;远程运维搞定 90% 的问题,设备故障率从 25% 降到 2%。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