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商圈、地形复杂的城中村,传统治安巡查常常力不从心:
1. 看不全、看不远
某大型商圈有 20 多个出入口、10 条步行街,地面巡逻队一天走下来,也只能覆盖 60% 的区域。角落里的纠纷、隐蔽的安全隐患,往往发现时已经晚了。
2. 到不了、来得慢
遇到突发事件,地面警力要穿过拥堵的人群、绕开障碍才能到达现场,平均要 15 分钟以上。有次商圈有人晕倒,等救护车赶到时,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3. 各管一段、信息不通
派出所、交警、商场保安的监控设备各成体系,无人机拍到的画面传不到交警那里,交警发现的拥堵也通知不了派出所,协同处置像 “猜谜语”。
某城市核心商圈引入 4G/5G 物联网驱动的无人机治安巡查系统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关键在于三大技术升级:
1. 无人机能 “看透” 复杂环境
3 架无人机组成 “空中巡逻队”,搭载 4K 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白天能看清 500 米外的人脸,晚上无光也能发现隐藏在角落的人员;
机身装了 FIFISIM 物联的工业路由器,不怕风吹雨打,在 38℃高温或雨天都能稳定工作,连续飞行 4 小时不用中途充电。
2. 视频和指令 “飞着传” 不卡顿
用物联网卡建了专用通信通道,就像给无人机开了 “高速直达车”,4K 视频从高空传到指挥中心,延迟比眨眼睛还快(<500ms);
高楼遮挡信号时,系统 0.3 秒内自动从 5G 切到 4G,画面不卡、控制不抖,无人机不会 “迷路” 或 “失控”;
以前在商圈飞无人机,30% 的时间画面是卡顿的,现在降到 1.2%,连远处的广告牌文字都能看清。
3. 指挥中心 “一屏观全域”
地面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无人机传回的高空画面、位置轨迹,哪有人群聚集、哪有交通拥堵,一目了然;
AI 系统自动 “盯” 着画面,发现吵架、奔跑等异常情况,马上弹窗提醒指挥人员,不用人眼一直盯着屏幕;
派出所、交警、商场保安都能看到同一套画面,谁该出警、谁该疏导,一句话就能协调,不用反复打电话确认。
这套系统在商圈运行半年,变化实实在在:
1. 巡查范围扩大,盲区消失
以前地面巡逻队一天走不完的区域,3 架无人机 30 分钟就能巡查一遍,覆盖率从 60% 涨到 95%;
城中村的窄巷、商场的屋顶平台这些 “死角”,无人机都能飞进去看,再也不怕有人 “钻空子”。
2. 响应速度加快,处置及时
有次商圈门口有人聚集,无人机 10 秒就拍到了,指挥中心 5 分钟就调来了警力,没等事态扩大就解决了;
突发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从 15 分钟缩到 6 分钟,半年内成功化解 12 起潜在冲突。
3. 部门协同顺畅,效率提高
交警通过无人机画面发现路口拥堵,马上通知商场保安引导车辆,10 分钟就疏通了;
派出所民警在地面处理纠纷时,能实时调看无人机拍的周边画面,判断是否有同伙,处置更有针对性。
4. 居民安全感增强
商户王女士说:“现在总看到无人机在天上转,感觉安全多了,晚上关门也放心”;
游客李先生说:“人多的地方有无人机看着,万一有事也能及时处理,玩得更踏实”。
不止商圈,无人机治安巡查系统在很多场景都能发挥作用:
大型演唱会、庙会等活动现场,无人机能快速发现人群密集点,提前疏导防止踩踏;
城郊结合部的偏僻路段,无人机定期巡查能震慑违法犯罪,弥补地面巡逻力量不足;
自然灾害后的灾区,无人机能第一时间传回画面,帮助指挥中心了解情况、调度救援。
一线民警说:“有了 4G/5G 物联网加持的无人机,我们像长了‘千里眼’,处置更有底气了。” 随着技术发展,FIFISIM 物联等企业持续优化通信方案,未来无人机治安巡查会更智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安全。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