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建筑系统中,VAV温控器的通信协议适配常是工程师的隐痛。当老一代CAN总线设备遇上新一代EtherCAT网络时,如何实现无缝对接?本文从工程实战出发,解析这一技术场景的实现逻辑。
【典型问题】某办公楼改造项目中,原CAN协议总线连接的VAV温控器需接入EtherCAT网关控制系统。初期测试发现:CAN的125kbps传输速率在多点温度采集时出现数据拥堵,而温控器固件仅支持CAN协议,导致系统响应延迟超标(实测值达320ms)。更棘手的是,EtherCAT网关的同步机制与CAN协议的异步通信模式存在时序冲突,造成温度调节波动。
【技术方案】通过部署耐达讯通信技术CAN转EtherCAT网关,构建协议转换通道。该网关采用双核架构:CAN端解析11位标识符帧,将温度测量值(16位整型)按CAN协议封装;EtherCAT端将数据映射至CoE对象字典,通过DC同步功能对齐时钟。实测中,将温控器采样周期从100ms压缩至10ms,系统延迟控制在75ms内,温控精度提升至±0.5℃。
【技术价值】这种异构集成方案带来三重收益:1)保留既有CAN设备投资,单系统节省硬件成本约15%;2)借助EtherCAT的100Mbps带宽,支持128个温控节点同步通信;3)通过标准以太网接口实现BAS系统的集中管理。在需要分阶段升级的项目中,该方案可使系统扩容周期缩短40%。
总结:在建筑智能化改造场景中,耐达讯通信技术技术架起了新旧系统的桥梁。通过CAN转EtherCAT网关的协同集成,既保护了既有设备价值,又释放了实时以太网的性能优势。这种渐进式升级路径,为复杂系统的持续演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范式。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