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儿子渴望不受约束的自由。我就告诉他:自由的本质是什么?是选择权啊!但选择权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比如,想吃喜欢吃的东西要钱、想穿好看的衣服也要钱,想旅行更要钱……有人甚至把自由分成了若干档次:菜场买菜的自由、吃车厘子的自由、去饭店吃饭的自由、买车的自由、买房子的自由。这些“自由”的差异,其实就是经济条件的不同……。如果你连选择权都没有,谈什么自由啊?如果你现在不努力,以后就不会有挣钱的本事,也就没有多少自由。所以,现在的努力,恰恰就是为了自由……当然,有人只知道挣钱,放弃了选择的权力,成为金钱的奴隶,这也不是爸爸希望的。自由的本质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也是经济。
今天下午,有人对我说:他给别人讲数字化转型时,经常得到这样的反馈:这和过去说的两化融合(精益、6西格玛....)差不多啊?我对他说:从技术角度上看,数字化技术和过去的提法相似度很高。为此,有人不断发明新名词,来体现新技术的不同。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从经济角度上看,现在的许多工作,却可能和过去有本质的不同:过去可能是亏钱的、现在可能是赚钱的。对企业来说,关键是学会从经济角度看问题:因为我们关系的是某件事能否赚钱,而不是有没有新的技术原理或思想。
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看到许多案例:机器代替人工作、人通过远程化工作、通过模拟仿真确定下一步的工作.......在某些领域,类似场景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真的不新鲜。但为什么现在才强调数字化呢?关键不是技术不同,而是经济性不一样。比如,数字化技术的成本和性能不一样了、劳动力成本不一样了、对质量的要求不一样了、生产的产品不同了。在数字化转型中,完全新的技术非常少、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但是,当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就会从量变走到质变。
谈到这里,我想起40年前的事情。那时,有电话的家庭非常少。很多人就懒得装电话:我打电话给谁呢?当装电话的人多了,打电话的次数就会增多,从而激励人们去安装电话。多数家庭安装电话以后,通过电话提供的服务就多了,人们通过电话获得的服务也就多了,电话就变得必不可少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少量信息进入计算机的时候,计算机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就不完备,计算机就无法进行自动决策,就需要人的参与。而当信息完备的时候,不仅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决策,还能通过反复迭代的方式对决策结果进行优化、能够在事件发生时立刻决策。这样,计算机的决策就可能比人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具备经济性。于是,人的岗位就会被计算机取代。
对企业来说,机器换人这就是一种新的技术,但这个新技术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换句话说:虽然结果是新的、但手段是成熟的。这就好比,索尼制造出Walkman时,这是个新产品:从此,可以让人随身携带录音机、走路时可以听音乐。但是,从技术方面看,Walkman无非是用了当时已经成熟的晶体管技术,代替了沉重的电子管,把录音机的重量做得轻了、从而便于携带了。从功能角度看,Walkman是新的;但从实现技术方面看,Walkman没有多少新的东西。
再如,对许多企业来说,定制化生产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用户的订单不同,需要采购的原料就不一样。这样,采购成本就可能很高、生产周期就可能很慢、库存也可能很多。于是,很多企业不适合从事定制化生产。但是,如果许多企业的销售都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甚至可以自动交易,采购就会变得非常方便。这时,企业可能不需要库存,也可以支持定制化生产。反之,从事定制化生产的企业多了,会促进企业销售过程的数字化。而定制化生产,又可能进一步带来市场的细分和创新。
再如,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每次开发一个工业APP都需要重新采集数据。而采集数据的过程,可能会影响正常生产。这样,开发一个APP可能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成本就非常高。反之,如果有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了快速开发工业APP的工具,可能一个下午就可以开发出一款APP。假如一个工业APP可以带来3万块钱的效益。这样,有平台的企业就值得开发,没有平台的企业可能就不值得开发。
我们强调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性,本质上就是说:不要过度强调技术的新颖性,而是更多地观察经济条件改变带来的机会。有了机会,原本没有价值的技术就会变得有价值。新技术有了价值,往往就会自然地产生出来。
新技术产生以后,会带来两种变化。一种是人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原来几个人的工作,现在由一个人干了;原来需要在现场做的,现在可以远程做了;原来和人打交道,现在直接在机器上操作。另外一种是新企业的诞生,比如用新的商业模式,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这就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进而带来新一轮的机会。这样,量变就引发了质变。
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视角。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