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信息化三阶段看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差距 点击:324 | 回复:0



xuyongshuo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276帖 | 11回
  • 年度积分:13
  • 历史总积分:975
  • 注册:2016年6月01日
发表于:2023-03-24 16:14:36
楼主

很多人都希望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软件能够输出海外,并能够用中国的管理理念影响全球。

20年前进入到供应链管理领域后,一直都在关注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发展。其实要想超越,最好能有一个比较的维度。所以想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作为参考,来比较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差距。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大的维度看,我将企业信息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型、产品化、服务化三个阶段。

image.png

image.png

企业最早遇到管理瓶颈需要系统管理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1944年美国航空在机票预定时遇到管理瓶颈,开始对预定操作进行升级,委托设备制造商Teleregister为其开发管理每趟航班的可用座位数量的系统Reservisor。Reservisor本质上还是一套机电系统。Reservisor系统上线第一年,美国航空能处理新增200趟航班,职员数量减少20人。

进入50年代航空业发展后,定做系统再次遇到瓶颈,1957年,IBM技术顾问选定大型机、磁盘存储与电信设备,并以IBM电动打字机为基础开发出机票预定系统SABRE

在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为保险、银行、零售、制造等行业开发应用程序。但受困于程序员高薪,以及招聘和管理程序员的难度,企业无力自行开发软件,从而导致软件承包行业的兴起。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软件承包行业兴起。这个时候,主要模式是企业采购了IBM的大型机,IBM的大型机提供的软件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需要通过软件承包商帮助企业定制功能

项目型定制软件,无法实现软件复用,项目的质量取决于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而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大型项目的协同带来软件危机。

image.png

由于早期基于IBM的大型机的软件软硬件捆绑销售,一方面IBM的一些捆绑软件功能不强,促发专业软件的诞生;但另一方面因为捆绑销售,又阻碍了专业软件公司的发展。

1968年12月,IBM由于受到美国反垄断部门调查,宣布软件与硬件分开定价,打破了垄断,为独立软件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1964年信息学公司决定开发文件管理系统,1967年发布马克4号文件管理系统,但因为用户习惯了捆绑在大机上的软件,没有付费的意愿,所以从1967年到1968年仅卖出44套。但从1969年马克4号开始了快速增长,在之后15年内销售了1亿美元。

文件管理系统是相对标准化的软件。而对于企业级的软件产品由SAP开启。SAP在成立之初接受英国普内门化学工业公司(ICI)委托设计软件后形成标准的财务管理软件,发布了SAP RF。SAP基于RF产品,没有大规模扩大客户,而是通过项目不断完善产品,发展出R/2。最终R/2取得巨大的成功,SAP1988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上市。

对于企业应用软件的产品化,仍然需要通过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定制,但标准产品提升了软件的复用性,实现了标准功能产品与个性定制的分工,开启了套装软件与软件实施结合的成功商业模式。大大促进了软件行业的发展。

image.png

对于德国对未来的发展,国内大多知道工业4.0概念,但工业4.0概念的提出机构德国工程院ACATECH将德国的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4.0阶段,2011-2013年提出并完善,工业4.0将重构产品制造过程和工作场所,主要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厂,核心特点是智能、连接、去中心和自治。

第二阶段:智能服务世界阶段,2013年提出,智能服务世界将重构商业模型和商业生态系统,研究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型,特点是数据驱动,基于平台和“一切皆服务”。

第三阶段:自治系统阶段,2015年提出,自制系统将重构社会、法律、伦理,研究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数字化将无所不在。

国内主要推动了工业4.0概念,但智能服务的世界的概念推动较少。而自治系统的实现需要在智能服务的世界的生态完善后,才会逐步实现。

德国在2015年推出了智能服务的世界白皮书,共包括四方面内容,(1)智能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2)智能服务的技术支撑;(3)智能服务的管理和组织结构;(4)智能服务的最佳实践。

智能服务世界白皮书提供了整体的框架,未来的商业形态是基于网络化的业务服务模式


image.png

智能服务世界的特点是

(1)业务以服务为主(传统的产品,如自行车,未来以共享单车的形式;传统的设备,未来以设备时间租用模式);

(2)软件服务化的基础是,软件功能的标准化,并以服务的形式提供接口;

(3)硬件、数据是服务价值的载体。


  • 小结

image.png

项目型、产品化、服务化三个阶段,未来的业务模式是服务化的。

项目型是用户主导,由软件承包商完成功能;

产品化阶段,实现软件与服务商的分工;

服务化阶段,将实现平台供应商整合生态,提供流程定义工具辅助流程定义,而用户创新部门实现功能定义。

服务化的基础是,功能标准化,提供的服务是整合了数据、硬件载体和软件功能的综合服务

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处于什么水平呢?

过去几年参加了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很多活动,了解了很多中国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发展状况。

对于很多上下游协同的软件,已经有一些服务化的趋势,但还有待完善。

差距最大的是先进计划和排程领域

很多软件供应商虽然宣称拥有软件产品,多数还是以项目型为主。APS实施行业差异大,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很难复用,因此很难开发出广泛复用的功能。

所以我将国内的APS产品的主流还定义为项目型阶段。【我不确定现在是否有进入产品化阶段的供应商,如果有而我不知道的话,欢迎联系我】。

根据IDC的数据,77%的中国企业将供应链计划和APS列入未来两年数字化投资的主要建设方向之一。

所以未来两年将迎来供应链计划和APS的高速发展阶段,而产品化将是减少APS的服务能力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计划的产品化程度将成为未来软件厂商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根据欧洲汽车业推出的CATENA-X,是未来供应链服务化的第一个实践,而供应链计划和APS的功能,将是调度硬件使用时间的最有效工具。

因此中国的APS产品化,并将产品功能标准化,将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绕不的一道坎

不过中国APS这个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未能盈利,先成红海

而中国消费互联网的经验,平台型企业是通过价格战取得垄断地位后,通过合并最后实现盈利的。

未来APS这个领域,如果也要通过价格战拼市场份额的话,想想都觉得惨烈我在面临职业选择的当口,而自己研究了十多年供应链计划,都不敢入局

未来5年,这个行业会很热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服务机构观点

来源:微信号xuyongshuo-work

作者:许永硕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