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毛驴,福达新创的一名应用工程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自身的经历。
Ps:需要转载者,需经本人同意。对工业互联网有意向或者感兴趣的又可以加我微信(we9322025)。
16年初,我朋友介绍一个饲料配料的案子。配料有玉米、豆粕、沙。大致的机构如下:
通过拉力传感器测量重量,将储料区的配料通过蛟龙输送到料斗,到达给定重量后,停止。看着很简单。
经过一个多周的努力后,系统搭建完成,但是由于称是3吨的,我根本没环境测量校准。心理还是不放心,所以拿了一个DX2100的远程模块一起寄到现场,不然出差的话就麻烦了。
在现场安装后,发现校准流程有问题,后面通过远程模块重新远程更新了一下程序。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令人崩溃的事情出现了。客户投诉精度误差20多kg,无法忍受。经过分析后发现,玉米从高空落下的时候,对料斗形成冲击力,当送料停止后,冲击也跟随着停止,导致漏称,由于电机也没有配变频器,导致无法调速,也无法对冲击力进行控制。
由于人没在现场,就算在现场我也一下想不出对策来。后面突然想起DX2100具有采集功能。紧接着,通过模块,把称重时的曲线给记录下来。
得到的曲线如下:
看完曲线后,开始静下心来想解决方法。我查阅了一下之前的书籍,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找到线性拟合的分析过程。然后把采集的数据,弄下来,放在excel中,通过线性拟合,分别得出了玉米、豆粕、沙的拟合数据。然后又远程更新一下程序。最终把误差给降到客户接受的范围。
回想一下,福达新创的DX2100模块,其远程上下载功能省去了我跑现场;其数据采集功能,省去了我在现场蹲点的过程,拿到了第一手数据,为我后续的升级改进提供了实验数据基础。
上面的例子是DX2100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一个应用的场景。他减少我出差的成本,提高了我服务的快速性,并且为我设备更好更优提供了数据基础。工业互联网就像一剂催化剂一样,加速我整个制造和服务过程。也许这也是国家提2025智能制造,却在2015,提互联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