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10-27 13:30:57
楼主
【摘要】研究目的:建立一个规模、范围、深度和功能都适宜的综合监控系统,发挥其在地铁运行中综合协调的作用,成为综合监控系统设计的一个首要课题。为此,必须首先开展对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运行模式的研究。
研究结果:通过对系统集成范围、集成深度的多方案比较,提出了适宜的集成方案;针对地铁运行中的正常、阻塞、故障、维护、站台火灾、站厅火灾、区间火灾等不同工况,提出了各子系统如何协调运行的方案。
1 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转、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机电系统。虽然在功能划分及职责范围上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系统的变化往往需要其它一些系统做出相关的调整,特别是在发生列车区间阻塞、火灾等工况时更需要多个系统相互关联共同参与。
为提高轨道交通自动化运营管理水平,国内一些轨道交通线,已经在考虑和尝试轨道交通运营的综合自动化控制及管理。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后,实现了车站和控制中心相关功能的系统集成和互联,提高了设备的技术水准;数据信息的共享,可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及实现在不同运营工况下系统间的有机联动,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水平。操作终端的灵活设置,为今后优化运营管理体制提供了条件,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2 综合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成
2.1 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方式
由于集成范围和集成深度的不同,综合监控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2.1.1 从集成范围划分
综合监控系统从集成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完全集成、准集成和部分集成3种方式:
2.1.1.1 完全集成:以ATC系统为基础与核心,将通信、信号、控制系统及所有弱电监控系统集成为一个系统,是一种理想的集成方案。但涉及面太广,技术十分复杂,目前实施难度太大。
2.1.1.2 准集成:除主要通信系统、涉及行车安全的ATC系统、涉及资金安全的AFC系统外,将多种监控系统集成为一个系统,既可以明显改善目前分立系统凌乱的局面,又便于系统联动功能的实施,能够较大地提高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调度的自动化水平。
2.1.1.3 部分集成:将部分功能单一的监控系统(如FAS、BAS、SCADA等)集成为一个系统,优点是实施容易,缺点是对提高轨道交通系统整体运维效果不大。
2.1.2 从集成深度划分
综合监控系统从集成深度来划分,有现场层集成-完全集成(深度集成)、执行层集成-准集成、管理层集成-表层集成(顶层集成)等3个集成深度方案。
2.1.2.1 顶层集成:在OCC和车站的监控层将子系统集成。综合监控系统在管理层面汇集、处理各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交互及系统联动功能。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仍然存在车站级设备及接口种类多、实现联动困难等缺点,这种方案集成度最低。
2.1.2.2 准集成:现场采集、驱动设备与执行层之间的通信协议均为系统内部协议,2层设备密不可分,一般综合监控系统不选择在此层面进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