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夏转眼来到,各地强降雨势头日益凶猛,全国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极为艰巨。尤其是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猛于虎,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意见》,就全国地质灾害防范作出全面部署。当前全国地质灾害状况如何?如何在汛期发动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范,确保全国尤其是地震灾区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形势严峻,强降雨紧急“避让令” 记者:国土资源部近期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的情况,您能详细谈谈吗? 姜建军:今年1~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4196起,包括滑坡6158起、崩塌5145起、泥石流399起、地面塌陷405起、地裂缝2038起、地面沉降51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较大程度增加。尤其是5月份,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888起,无论从灾害数量还是危害程度看,也都为历年同期最严重。 记者: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如此严重,应该与四川发生大地震有很大关系。 姜建军:是的。5月份地震发生后,从发生数量看,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最为严重,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广西等省(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川省最为严重,其次是甘肃和陕西。很多地质灾害都是地震引发的。 记者:5月份后,各地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面临怎样的形势? 姜建军:可以说非常严峻。 气象预报是“避让令”。近期气象预报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主汛期,这几天强降雨集中在湖南、江西、四川等地。由于我国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地丘陵区,从行政区域看有1500多个县是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强降雨,只要稍有坡度的山体、丘陵,都可能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而有些本来就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强降雨作用下就会进一步形成灾害。我国大量人口密集居住在山地、丘陵地带,即使发生一次很小的滑坡,也可能导致群死群伤。 “5·12”地震后,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一些山体受地震影响开裂,形成隐患;有的形成了滑坡,还未稳定;有的形成碎屑流。如果遇有强降雨,就会使这些已有的滑坡再次滑坡,使碎屑流叠加雨水后形成泥石流。危害更大的那些大型开裂、松动的山体,由于无法及时处置治理,极有可能因强降雨使整个山体垮塌,形成特大型滑坡。 再进一步看,当前地震灾区的大量人员在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受灾群众、救援人员比较集中,尤其要做好安置点周边的地质灾害防范,大灾之后更要避免出现因地质灾害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共担其责,群测群防 记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的《意见》,这个《意见》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姜建军: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赶赴灾区,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不是仅靠一两个部门能够做好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参与,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参与。 国务院曾专门下发过《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这一次专门下发这样一个文件,目的是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要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全社会高度关注地质灾害,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各尽其责,提高各自的防灾抗灾能力,才能在严峻的地质灾害形势下做好防范工作。 记者:既然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全社会参与,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共同参与呢? 姜建军:首先,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要强调依法落实地质灾害防治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
|